609 条搜索结果

秘密藏

秘密之法藏也。甚深秘奥,唯為佛与佛之境界,非凡常所可了知之法门,故密。又如来能护念深法,苟非其器,则秘之而不说示,故秘。故秘密藏之名,在诸经為显其深甚秘极之通名也。圆觉经:「惟愿不捨无遮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涅槃经二:「我今当令一切眾生及以我子四部...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优婆夷

U āsikā,旧称优波夷,优婆斯。新称鄔婆斯迦,鄔波斯迦,优波赐迦,优婆私柯。译清净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近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女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净名疏:「优婆夷,此云清净女。」玄应音义二十一:「鄔波斯迦,或言优波赐迦,此云近善女,言优婆夷...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宾头卢颇

Piṇḍolabharadvāja,具宾头卢颇堕誓。略宾头卢或宾头。十六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永住於世,现白头长眉之相。名宾头卢,姓颇堕,又宾头卢突闍,宾度惰闍。宾头卢翻言不动,颇堕译言捷疾,利根,重瞳等。婆门十八姓名之一。此人原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堂

他宗云讲堂,禪家云法堂。演说大法之堂也。华严经五:「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同七十五:「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同七十六:「时有守护菩萨法堂剎鬼王,名善眼。」大方等日藏经一:「於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经法形像。」毘奈耶杂...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正法眼藏

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Dhāraṇi,又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尼。二义陀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如来藏

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论如来藏品,藏有叁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於眾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之二门,為和合门者生一切之染法,為不和合门者,生一切之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於如来之性,即真如,故云如来藏。易言之则真如摄一切法。如来藏...

《佛学大辞典》 / 627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钵头摩

Padma,又作鉢特忙,鉢弩摩,波头摩,鉢纳摩,波曇,波曇摩,鉢曇摩。赤莲华也。玄应音义叁:「波曇,又云波暮,或云波头摩,正言鉢特摩,此译云赤莲华也。」慧苑音义上:「波头摩,正云鉢特忙,此赤莲花也,其花茎有刺也。」大疏七:「鉢头摩,是红莲华。」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舍利弗

Śāri 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舍利富多,舍利补怛。舍利者母之名,弗或弗多者,弗多之略,子之义也。為舍利女之子,故舍利弗,舍利子。又父名云优婆提舍,故从父而称之优婆提舍。然母名之為舍利,古来有二释,一為鸟名。译秋露,鶖鷺...

《佛学大辞典》 / 743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旃陀

Caṇḍāla,又作旃荼。译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四姓之外。以屠杀為业者。男旃陀。女旃陀利。玄赞九:「旃陀,云屠者不律仪也,正言旃荼,此云严炽。恶业自严,行持标帜,摇铃持竹為自标故。」玄应音义叁:「旃陀,或云旃荼,此云严炽,谓屠杀者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荣

(亦名凡夫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

《三藏法数》 / 39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梵志

Brahmacārin,婆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梵者西国音,此翻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於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叁十四:「婆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柰城边,有婆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月轮观

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葬法

印度之葬法有叁种,四种。叁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野葬也。四种者:一火葬,二水葬,叁土葬,四林葬也。西域记二:「送终殯葬,其仪有叁:一火葬,积薪焚燎。二水葬,沈流漂散。叁野葬,弃林飤兽。」毘奈耶杂事十八:「佛言:苾芻身死,应為供养。苾芻不知云何供养?...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梵语修多,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法,叁世不易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迦楼、紧那、摩睺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六粗相

六粗谓由业转现叁细而生,故名六粗。(业转现,即第八藏识中初起之叁相,以其微细,故名叁细也。) 一、智相,谓依叁细中,第叁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境界相,即叁细中之现相也。) 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分别于...

《三藏法数》 / 286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广,舍财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

《三藏法数》 / 698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琰魔

Yama-rāja,又作炎摩、燄摩、阎魔、琰摩、爓魔、阎摩、阎摩社、琰摩逻闍、阎等。译罪人之义。又双世。彼於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又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又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地狱之总司也。玄应音义二十一:「燄摩或作琰摩,声之转也。旧云阎...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鉢多

Pātra,又作波多,波呾囉,鉢呾,播怛囉,鉢和,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二种,译应器,又应量器,以体色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鉢多,又云波多,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须陀洹

Srota-ā 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鉢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於生死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须陀洹者是外国语。义释有叁: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七识住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善处在欲界,及色界叁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叁地者,初禅、二禅、叁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叁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 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

《三藏法数》 / 585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婆修槃陀,译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世亲。波藪译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国(译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二、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流

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叁惑之所流转,漂泊叁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见流,见即叁界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

《三藏法数》 / 307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王舍城

梵名曷闍姞利呬城Rājagṛha,在中印度摩伽陀国。频婆娑王(新频毘娑)自上茅城之旧都,迁居於此,围王舍城有五山,五山之第一即灵鷲山也。智度论叁:「问:如舍婆提(Śrāvasti)、迦毘(Ka iavastu)、婆奈(Vārāṇasi)大城,皆有诸王舍,何以故独名此城為王舍?...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訶梨勒

Haritaki,又作訶利勒、呵利勒、呵梨勒、訶梨怛鸡、呵梨得枳、贺唎怛繫、訶勒等,果名,译天主将来。五药之一,又訶子。毘奈耶杂事一:「餘甘子、訶梨勒、毘醯勒、毕鉢梨、胡椒,此之五药,有病无病,时与非时,随意皆食。」善见律十七:「訶勒,大如枣大,其味酢苦,...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梵语駄都Dhātu,译界。差别之义。彼此之事物,差别而无混滥也。大乘义章八末:「界别為界,诸法性别,故名為界。」止观五上:「界名界别。」 又性之义。谓事物固有之体性。大乘义章八末:「经名為界,亦名為性。」止观五上:「界名界别,亦名性分。」俱舍光记一:「...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明

在佛叁达。在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智明,又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密教普贤

有二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见[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大钞叁:「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经行

於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禪而欲睡眠时,為此防之,又為养身疗病。寄归传叁:「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道,或...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念

其说有二:(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弥沙塞

Mahiśāsakāḥ,律部之名。译化地。就宗计而义翻為不着有无观。优婆毱多五弟子之一。此律主之部宗称為弥沙塞或化地部。律本名五分律。支那译有叁十卷。律藏分派五部之一也。又小乘十八部中有化地部,佛灭叁百年中自一切有部别立者。玄应音义二十叁:「化地部,第叁百年中从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居士

梵语越kula ati,居财之士,居家之士,在家志佛道者。輟耕录:「今人多以居士自号。考之六经,惟礼记有居士锦带。註,谓道艺处士也。」吴曾能改斋漫录:「居士之号,起於商周之时。韩非子书:太公封於齐,东海上有居士狂矞华士昆弟二人立议: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喇嘛僧

西藏新志中:「喇嘛爵秩有十数等,其最尊者国师,禪师。其次札萨克大喇嘛,副札萨克大喇嘛,札萨克喇嘛。以上给印,餘给札符。其次大喇嘛,副喇嘛,閒散喇嘛,札萨克喇嘛之徒,有德木齐格,思规格隆,班第等。」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现前地第六之一

菩萨既闻诸胜行,其心欢喜雨妙花; 放净光明散宝珍,供养如来称善说。 百千天众皆欣庆,共在空中雨众宝; 花鬘、缨珞及幢幡,宝盖、涂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属,心生欢喜在空中; 散宝成云持供养,赞言佛子快宣说。 无量天女空中住,共以乐音歌赞佛; 声中...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2795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

极乐

Sukhāvati,佛土名。阿弥陀佛之国土。又作安养,安乐,无量清净土,无量光明土,无量寿佛土,莲华藏世界,密严国,清泰国等。梵名须摩提。译妙乐。诸事具足圆满,惟有乐而无有苦也。阿弥陀经:「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现前地之余

唯诸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不坏意乐转更圆满;决定意乐、贤善意乐、甚深意乐、不退转意乐、不休息意乐、无垢意乐、无边意乐、求智意乐、方便与慧相应意乐皆得圆满。于是菩萨此诸意乐,顺佛菩提对诸异论,精进不退入于智地。舍离声闻、独觉乘地,一向决定趣于佛智,以诸魔怨烦恼...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1953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

叁叁昧

是為旧称,新称云叁叁摩地,译叁定,叁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叁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叁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叁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叁叁昧,无漏定谓之叁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八背捨,无漏八解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80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摩訶

Mahallaka,又作摩迦,莫訶,莫喝洛迦。译无知,老。玄应音义四:「摩訶,此译云无知也,或言老也。」俱舍光记十五:「莫喝洛迦,此云老,谓老苾芻。」饰宗记二末:「梵云莫喝洛迦,此云大愚钝者,旧言摩訶讹也。」毘奈耶杂事十:「忽见一摩訶苾芻,以衣覆头...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难胜地第五

菩萨闻此胜地行,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花赞叹言:“善哉!大士金刚藏! 自在天王与天众,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供养如来喜充遍。 天诸婇女奏天乐,亦以言词歌赞佛; 悉以菩萨威神故,于彼声中发是言: 佛愿久远今乃满,佛道久远今乃得, 释迦...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3759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

尸利沙

Śiriṣa’,或作尸利洒。树名。尸利沙者,吉祥之义。此方之合昏树也。又尸利沙者,头之义。其果似头果。又云舍利沙。此译合欢树。南本涅槃经叁十二:「如尸利沙果,光无形质,见昴星时,果则出生身长五寸。」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拘屡孙如来坐尸利沙树下而成佛道。」心地观...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曼荼

Maṇḍala,又作曼陀囉、满荼逻、漫怛、蔓陀、曼拏。略云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坛,又云道场,新译多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為正意,就义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為本义。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於此,以祭供者,是為曼陀之本体,而...

《佛学大辞典》 / 929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种因

一、随说因,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惑业系之法,及不系之法,随所见闻觉知,起诸言说,是名随说因。(不系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 二、观待因,待即对待之义,谓诸有情,欲求叁界有系之乐,及出世间不系之乐,于彼诸缘,或为求得,或为受用,观彼对此,是名观...

《三藏法数》 / 52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5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二、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菩萨现前地之余

唯诸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不坏意乐转更圆满;决定意乐、贤善意乐、甚深意乐、不退转意乐、不休息意乐、无垢意乐、无边意乐、求智意乐、方便与慧相应意乐皆得圆满。于是菩萨此诸意乐,顺佛菩提对诸异论,精进不退入于智地。舍离声闻、独觉乘地,一向决定趣于佛智,以诸魔怨烦恼...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1953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0日

五论师

一、阿湿窭沙论师,梵语阿湿窭沙,华言马鸣。摩诃衍论云: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众,能令此鸟鸣...

《三藏法数》 / 412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道

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菩萨远行地第七

是时大众心欢喜,散宝成云在空住; 普发种种妙音声,白于最胜清净者: 了达胜义智自在,成就功德百千亿; 人中莲花无所著,为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主在空中,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云,普供除忧烦恼者。 尔时大众皆欢喜,悉发大音同赞述: “我等闻...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4976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0日

迦毘婆苏都

Ka ilavastu,又作迦维,迦维阅,迦维越,迦毘,迦毘婆,迦比皤窣都,迦毘皤窣都,迦夷,迦维卫,迦比婆修斗,迦随卫,迦尾攞娑多,劫比伐窣堵等。城名。悉多太子之生处。释迦谱六:「迦维阅城,晋言妙德。」本行集经二十四:「迦毘婆苏都,隋言...

《佛学大辞典》 / 373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难胜地第五

菩萨闻此胜地行,于法解悟心欢喜; 空中雨花赞叹言:“善哉!大士金刚藏! 自在天王与天众,闻法踊跃住虚空; 普放种种妙光云,供养如来喜充遍。 天诸婇女奏天乐,亦以言词歌赞佛; 悉以菩萨威神故,于彼声中发是言: 佛愿久远今乃满,佛道久远今乃得, 释迦...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3755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0日

开显

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kṣa,又作乞叉,乞洒。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一切法尽不可得之义谓一切文字究竟无言说之声也。从Kṣaya(尽)及Akṣara(语,音,文字)之语而释之。金刚顶经:「乞叉(二合)字门一切法尽不可得故。」文殊问经:「称乞洒(二合)字时,是一切文字究竟无言声。」 又梵名,Ksetra,...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大天五事妄语

婆沙论九十九:「大天虽犯叁逆罪,然善根未断,深生忧悔。闻沙门释氏有灭罪法,遂诣鸡园寺,於其门外闻一苾芻诵伽陀:若人造重罪,修善以灭除,彼能照世间,如月出云翳。彼闻已欢喜,往一苾芻所请出家。大天聪明,出家未久,便能诵持叁藏说法,自称阿汉,上下归仰。后一夜起...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达磨

Dharma,又作达摩、达麼、驮摩。译法。轨则之义,轨持之义也。义林章六本:「达磨,名法。方广经云:轨则,名法。成唯识云:法谓轨持。能持自相轨生解故。涅槃经说:法,名不觉。 又(人名)Bodhidharma,具名菩提达磨,译道法。南天竺之剎帝利种也。父王香至。磨為其第...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佛法

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照明佛法,开悟眾生。」无量寿经上:「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又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法界法是佛真法。」 又佛所知之法名佛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大宝积经四...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结跏趺坐

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二、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智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薄伽梵六义

梵语薄伽梵,亦云婆伽婆,名具六义。佛地论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唐玄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中,第二多含不翻,即薄伽梵是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尊重不翻也。) 一、自在义,谓如来永...

《三藏法数》 / 45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自在天与男根

大自在天依万物生本之义。而自在天派之人。以人之男根為天神之神实而祀之。续高僧传玄奘传:「至劫比他国,俗事大自在天。其精舍者高百餘尺,中有天根,谓诸有趣,由此而生。王民同敬不為鄙耻,诸国天祠率置此形。大都异道有百数,中所高者自在為多。」西域记健驮国记:「跋...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王舍城结集窟内窟外不分

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迦叶与[五百汉]同至毕波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Vajra,又作嚩馹囉,跋,嚩囉,跋折,跋闍,波闍,伐闍,髮闍,伐折,跋折多(斫迦)。译金刚,金刚杵。陀尼集经二:「跋折囉唐云金刚杵。」大日经疏一:「伐折即金刚杵。」孔雀王咒经上:「髮闍夜夜。」贤愚经二:「波闍女,晋云金刚。」...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佛学大辞典》 / 1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远行地第七

是时大众心欢喜,散宝成云在空住; 普发种种妙音声,白于最胜清净者: 了达胜义智自在,成就功德百千亿; 人中莲花无所著,为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主在空中,放大光明照佛身; 亦散最上妙香云,普供除忧烦恼者。 尔时大众皆欢喜,悉发大音同赞述: “我等闻...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4976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

优婆塞

U āsaka,旧称优婆塞,伊蒲塞。新称鄔波索迦,优波娑迦,优婆娑柯,鄔波塞迦,鄔波素迦等。译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亲近奉事叁宝之义。总称受五戒之男子。四眾之一。七眾之一。西域记九:「鄔波索迦,唐言近事男,旧伊蒲塞,又优波塞,皆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现前地第六之一

菩萨既闻诸胜行,其心欢喜雨妙花; 放净光明散宝珍,供养如来称善说。 百千天众皆欣庆,共在空中雨众宝; 花鬘、缨珞及幢幡,宝盖、涂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属,心生欢喜在空中; 散宝成云持供养,赞言佛子快宣说。 无量天女空中住,共以乐音歌赞佛; 声中...

《佛说十地经》 /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 2795字 / 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0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明智,明分等。婆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二:「其婆门,学四吠陀论。毘陀,讹也。一寿,谓养生缮性。二祠,谓享祭祈祷。叁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半託迦

Panthaka,又半他迦,槃陀迦,般陀,槃特。汉名。译路边生,又路。有兄弟二人,兄為大路边生,或大路。弟為小路边生,或愚路。以其皆於路上所生也。兄聪明,弟愚钝,然皆出家,证汉果。善见律十六:「般陀,汉路边生。般陀之母,為大富长者女,与其家奴通,逃於...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结

结即系之义。谓众生因烦恼妄惑造诸恶业,而为众苦系,流转叁界,不能出离,故云结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结,谓众生贪着叁界生死之法,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不得解脱,是名贪结。 二、恚结,谓众生心有恼害,广行不善,由此能招未来苦果,...

《三藏法数》 / 292字 / 5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解脱

一、有为解脱,谓有作之戒,依师作法而受,如法而持,则能防非止恶,离诸惑业之,故名有为解脱。 二、无为解脱,谓无作之戒,性自清净,体本无为,虽持戒法,无持犯相,心体既空,罪性亦泯;故名无为解脱。

《三藏法数》 / 90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洹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法幢

妙法高耸,如幢之上出,故法幢。又如猛将之建幢旗以譬佛菩萨之说法,能伏魔军而得胜也。无量寿经上:「建法幢,震法雷。」涅槃经十九:「法殿欲崩,法幢欲倒。」大经慧远疏:「宣说证法,证法高胜,如幢上出」同嘉祥疏:「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祖庭事苑...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5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难陀

Nanda,比丘名。译善欢喜。亦名牧牛。对於孙陀难陀而谓為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出家获阿汉果。根本律云:「难鐸迦尊者,佛遣彼為尼眾说法教诫时,五百苾芻尼闻法得阿汉果。」萨婆多论云:「往昔惟卫佛出现於世,為眾生说法。彼佛灭后,有王起牛头旃...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如是我闻

如是者,指经中所说之佛语,我闻者阿难自言也,佛经為佛入灭后多闻第一之阿难所编集,故诸经之开卷,皆置此四字。又,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以信则言如是,不信则言不如是故也。佛法以信為第一,故诸经之首举阿难之能信而云如是。又外道之经典,开卷有阿(无之义)、傴(有之义)二...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方广

总為大乘经之通名,别称则十二部经之第十方广经。方者以理之方正而名,广者以言词之广博而名。梵语毘佛略(Vai ulya,巴Vi ula)。胜鬘宝窟中末:「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也。(中略)理正為方,文富為广。又一乘无德不包广,离於偏称方。古注云:真解无偏為方,理包无限...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散华

称经句之偈颂贯华,其散文散华。见[贯华]条。文句一:「佛赴缘作散华贯花两说。」 又(仪式)為供养佛而散布花也。无量寿经下:「悬繒燃灯,散华烧香,以此迴向,愿生彼国。」 又显密法要之式,有散华之仪,在显為四箇法要之一、在密為二箇法要之一。於梵唄之后行之,盛...

《佛学大辞典》 / 38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木鱼

有二种:一為团圆之鱼鳞,读诵叩之;一為挺直之鱼形弔於库堂,粥饭击之,禪家呼梆。勅修清规法器章木鱼:「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释氏要览:「今寺院木鱼者,盖古人不可以木朴击之,故刻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蒱劳為之大...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种眷属

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 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

《三藏法数》 / 352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法性,亦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二妄想

经云: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随境有异,一切愚夫,计着有无,故有十二种也。 一、言说妄想,谓计着种种妙音歌咏之声,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妄想。 二、所说事妄想,谓凡所说事,穷其自性,惟圣智所知;凡愚不了,但依彼事,而生言说,是名所说事妄想。 叁、相妄想,谓随事起见,...

《三藏法数》 / 555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戒

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皆色界天也。) 叁、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日本佛教

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谓色声等之有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止观五上:「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聚,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净影取积聚之一义。大乘义章八本:「积聚名...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摩奴闍

Mānusa,又作Manuṣya,末奴沙,摩[少/(兔-、)]沙,摩[少/(兔-、)]赊,摩奴沙,摩努娑摩[少/(兔-、)]奢,摩奴晒,摩努史也。略摩[少/(兔-、)]。又摩拏赦,摩[少/(兔-、)]舍喃。译人,意。玄应音义二十五:「末奴沙亦云摩[少/(兔-、)]沙,此云人。」法华文句四:「人者,...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水天

梵语嚕拏Varuṇa,译為水。是龙神名。在水具自在之力用,故名水天。於金刚界曼荼之四大神,及外金刚部二十天,又胎藏界曼荼之外金刚部院各占一位。是為水神。故属於西方。為西方守护之天。大日经:「嚕拏龙王,羂索以為印。」同疏:「嚕拏,是西方护方龙王。持羂為...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波吒釐子城缘起

西域记八谓初有婆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受业。学徒一日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悵望。同儔谓:汝何忧?:盛色方刚,学业未成,顾此忧心弥剧。学徒戏:今将求子聘婚,乃假立二人為男父母,二人為女父母,遂令坐波吒釐树下。谓女婚者树也,採时果,酌清流,陈婚姻之绪。时假女父...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真人

总称阿汉,亦称佛。以是為证真理之人故也。无量寿经下:「杀真人斗乱眾僧。」法华文句一:「瑞应云真人。」同疏记:「真是所证,证真之人,故真人。」玄应音义九:「真人是阿汉也,或言阿訶。经中或言应真,或言应仪,亦言无着果,皆是一也。」中本起经上:「方...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阿恃多伐底

Ajiravati,旧称阿利跋提,阿夷拔提。新称阿恃多伐底。阿夷婆底。阿尔多嚩底。阿脂婆提。译无胜。别名[口尸]拏伐底。译有金。世尊於此河边入灭。西域记六:「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此世共称耳,旧阿利跋提河,讹也。典言谓之[口尸]剌拏伐底河,译有金河...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魂魄

心身之异名。魂者心识,有灵用而无形者。魄者有形体而為心识之依处者。礼记郊特牲:「魂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註:「魂者神也,阳也,气也。魄者精也,阴也,形也。」诸经要集十九:「魂是灵,魄是尸。」 又主肝為魂,主肺為魄。楞严经九:「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提婆投针

西域记十:「时提婆菩萨自执师子国(即锡兰)来求论议,谓门者:為通謁。门者通於龙猛(即龙树)龙猛知其名,盛满鉢水命弟子:汝持此水示彼提婆。提婆见水,默而投针,弟子持鉢怀疑而返。龙猛:彼何辞?对:默无所说,但投针於水。龙猛:智人也,满鉢之水,譬我智之周...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无着

无执着於事物之念也。 又(人名)菩萨名。梵名阿僧伽Asaṅga,天亲菩萨之兄也,皆為法相宗之祖。见[阿僧伽]条。 又禪师名。唐杭州无着禪师,名文喜,年七岁出家,习律听教,宣宗初,往五臺礼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迎师入寺。翁纵牛引师陞堂,翁:近由何处来?师:南方。翁...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种补特伽

梵语补特伽,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藏法数》 / 456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阿那波那

Ānā ā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繫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阿那般那者,阿那名出息,般那名入...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东弗於逮

Pūrva-videha,旧弗婆提,又弗於逮,新毘提訶。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西域记一:「海中可居者大略有四洲焉,东毘提訶洲,旧弗婆提,又於逮,讹也。」见[毘提訶]条。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八部

夫佛之垂化也,道济百灵;法之传世也,慈育万有。叁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清净光明,尊胜无比,故名为天。列位虽多,必以大梵帝释为首。盖大梵...

《三藏法数》 / 54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立地

言简略之佛事也。语不多,立地而成之谓也。虎关之十禪支录序:「予考订古今禪册,备十门:一开堂;二上堂;叁小参,附陞座;四拾提,五普说,六法语,七对机,八立地,九偈赞,十秉拂。」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妄想

不当於实妄,妄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妄想。註维摩叁:「生:妄想妄分别之想也。」大乘义章叁本:「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妄想。」同五末:「谬执不真,名之為妄。妄心取相,目之為想。」楞严经一:「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寒山

宋高僧传十九(丰干传):「寒山子,世谓為贫子,风狂士也,幽止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寒巖中。时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使知事食堂。恆拾眾僧残食菜滓,断巨竹為筒,投藏於内,若寒山子来,即负去。或经行廊下,或时叫唤凌人,或望空漫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则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4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力难判

五难判者,谓定等五种之力,唯识论中,不能判摄也。然叁界唯心,万法唯识,而不能判此五力者,由斯五种乃圣人不思议境界,不与心识相应,此所以为难判。宗镜录云:有五力,唯识不判。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如来大寂定力也。谓此定力,...

《三藏法数》 / 478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招提

具名拓斗提舍,梵音Caturdeśa,译四方。谓四方之僧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為招提僧坊。魏太武造伽蓝,以招提名之,招提二字,遂為寺院之异名。增一阿含经十四:「毘沙鬼白世尊: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愿世尊為之受之。」悲华经八:「比丘比丘...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Brāhmaṇ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贺摩拏,又云没囉憾摩。译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婆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贺摩拏,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种对治

(亦名四道,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

《三藏法数》 / 240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毘富

Vi ula,又作尾布。译广大。大日经疏九:「梵音毘富,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体,名毘富法界。」 又(地名)Vi ula,又作毘布,鞞浮,山名。译广博胁山。在摩竭陀国,常人所见,故佛处处引之為喻。瑜伽伦记叁上:「广博胁山者,旧云毘富...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异生

凡夫之异名,凡夫轮迴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见造恶,故异生。大日经疏一:「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谓由无明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於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异生也。」唯识述记二本:「异有二义: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趣。此通...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乘戒缓急四句

乘戒者,乘即佛所说大小乘法也;戒即佛所制轻重诸戒也。缓者,宽缓也;急者,急切也。 一、乘急戒缓,谓因戒缓故,堕于修、饿鬼、畜生、地狱四趣之中。由乘急故,还得闻法。如八部中,龙鬼等皆得预会闻法,是名乘急戒缓。(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迦楼、紧...

《三藏法数》 / 22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维摩

Vimalakirti,维摩詰,毘摩詰,略称维摩或维摩詰。旧译净名。新译无垢称。佛在世毘耶离城之居士也。自妙喜国化生於此。委身在俗。辅释迦之教化,法身大士也。佛在毘耶离城菴摩园,城中五百长者子诣佛所请说法时,彼故现病不往,為欲令佛遣诸比丘菩萨问其病床,以成方等...

《佛学大辞典》 / 298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处立塔

一、生处立塔,谓诸佛降生之处,即应起塔。如今释迦牟尼佛,在毗蓝园内无忧树下降生,即于其处立塔也。(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梵语毗蓝,华言解脱处。梵语塔婆,华言高显。) 二、得道处立塔,谓如来得道,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即于其处立塔也。(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三藏法数》 / 22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二祇夜,叁和伽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Śila,又云尸怛,正译清凉,傍译戒。身口意叁业之罪恶,能使行人焚烧热恼,戒能消息其热恼,故名清凉。又,旧译性善。大乘义章一:「言尸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之非,焚烧行人,事等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為戒。」义林章叁...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慧命

法身以智慧為寿命。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盖慧為法身之寿命,故慧命。四教仪:「末代凡夫於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 又尊称比丘慧命。博闻强识,以慧為命之义也。又慧寿。新译具寿。犹言慧命须菩提等。行事钞下叁:「毘尼母云:下座指上座為...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蕴喻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须弥

Sumeru,又作修迷楼,苏弥楼,须弥楼,弥楼。新作苏迷卢,苏迷嚧。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译言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等。凡器世界之最下為风轮,其上為水轮,其上為金轮即地轮,其上有九山八海,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须弥之八山八海与铁围山也,...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人说经

一、佛说,谓如来出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诸经,但自金口所宣者,是名佛说。 二、弟子说,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叁、仙说,仙即佛会之中诸大仙人也。谓其从佛入道,誓弘佛化,宣扬正法...

《三藏法数》 / 282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嚩馹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河

一、殑伽河,梵语殑伽,华言天堂来,以见其从高处而来也,又名恒河。此河从阿耨达池东面银牛口流出,绕池一匝,入东南海。(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围八百里,金银琉璃玻璃铜铁等以饰其岸也。) 二、信度河,梵语信度,华言验河。此河从阿耨达池南...

《三藏法数》 / 259字 / 4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提谓波利

二商主名,提谓又作帝梨富娑Tra ṣa瓜,离谓等。波利又称跋梨迦Bhallika,优婆离,金挺等。或称為北天人。或称為优德伽Utkala人。佛对之初说人天教,与以髮爪使造塔。但此為梵天劝请以前之事也。五分律十五:「结跏趺坐七日受解脱乐。过七日已,从叁昧起。游行人间。时有五百...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眼净

分明见真諦谓之法眼净。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见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无生法忍。增一阿含经一:「叁万天人得法眼净。」无量寿经下:「得清净法眼。」维摩经佛国品:「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大经慧远疏:「见四真諦,名净法眼。」註维摩经一:「肇法眼道,...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恶生王逆害

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於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為正后。其產生之男為毘卢释迦王。毘卢释迦欲就舅氏受业,至此城,见新讲堂,就中憩驾。诸释闻之,逐骂:卑贱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者,诸释所建,拟佛之居。毘卢释迦嗣位后...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菩萨有五种生

一、息苦生,谓菩萨以愿力、自在力,于饥馑世,受大鱼等身,以肉救济一切众生;于疾病世,为大医王,救治众生;于刀兵世,为大力主,以善方便诚信之言,等心救济,息于战诤;于系鞭打逼迫之处,为息恼故,生于王家,以正法化邪见众生;于外道奉事天神,造诸恶行之家,亦生彼处...

《三藏法数》 / 466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法门

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肇: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诸法实相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真如。或法性。或实际。皆同体异名也。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於中諦,频唱法界,天台约於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諦,独限於台家故也。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為十界因果...

《佛学大辞典》 / 908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难陀跋难陀

Nanda-u ananda,摩竭陀国兄弟二龙王之名也。法华文句一:「难陀此云欢喜,跋难陀此云善欢喜,兄弟常护摩竭陀国。」法华经光宅疏一:「难陀者译言欢喜,跋难陀者為善欢喜也,变為人形,佛边听法。於人有染润之恩,见人皆欢喜也。」愚案跋為优波或鄔波或优婆之约音,有小或亚...

《佛学大辞典》 / 445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如来七胜事

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长老

通称道高臈长之比丘。如长老舍利弗,长老须菩提等。汉书外戚传:「近世之事,语尚在长老之耳。」增一阿含经:「阿难白世尊:如何比丘当云何自称名号?世尊告:若小比丘向大比丘称长老,大比丘称小比丘称名字。」十诵律:「佛言:从今下座比丘唤上座言长老,尔时但唤长老不...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苾芻

Bhikṣu,又云煏芻。同於旧译之比丘。译乞士,除士,除饉男,熏士,道士等。出家為佛弟子,受具足戒者之都名也。以此方无正翻之语,故经论中多存比丘。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乞人之信施...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夏腊

夏臈,法臈。比丘之年岁也。比丘每岁為九旬之安居,由其安居之数,以算法龄,称法臈几岁,故安居中与安居竟之日,犹如世俗之旧腊与岁首。此所以用夏腊之字也。以此夏腊之多少而定僧中之长幼。月灯叁昧经六:「当问其夏腊。」僧史略下:「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Tārā,又作呾囉。译眼,眼瞳。苏婆呼经下:「多,此云妙目精。」大日经疏五:「多,是眼义。」不空羂索心咒王经中:「多,周云瞳子。」梵语杂名:「眼睫砂吃芻鉢呾囉。」演密钞七:「呾囉,此译云眼。」 又(植物)Tāla,树名。译岸树,高竦树。玄应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O,又作鸥,袄,鄔,奥,鄂,污。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污字门一切法瀑流不可得故。」文殊问经:「称污字时,是取声。」又大庄严经:「唱乌字时,出死瀑流,到彼岸声。」是由Ogha(瀑流)Oḍha(取)之语释之。 又Ū,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迦毘

Ka ila,外道名。又云迦比,迦毘梨,劫毘等。译黄头,赤色等。数论派之祖。立二十五諦之义。百论疏上中:「迦毘,此云黄头仙,亦云金头。头有金色,故以名之。金七十论云:迦毘,此云赤色仙,劫初时,从空而出。」玄应音义二十叁:「迦比,此云赤色,谓赤色仙人...

《佛学大辞典》 / 377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白衣

俗人之别称。以天竺之波门及俗人,多服鲜白之衣故也。以是称沙门,谓之緇衣,或染衣。西域记二:「衣裳服玩无所裁製,贵鲜白,轻杂彩。」道宣律师感通录:「白衣俗服,佛严制断。」涅槃经疏十四:「西域俗尚穿白,故白衣。」遗教经:「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维摩经方...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真如

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苏跋陀

Subhadra,旧称须跋陀,译善贤,佛最后之弟子名。西域记六:「苏跋陀,唐言善贤,旧须跋陀讹也。」慧琳音义十八:「苏跋陀,阿汉名也,唐言善贤。是佛在世时,最后得度圣弟子也,即涅槃经中须跋陀是也。」拘尸那城之梵志也,寿一百二十,通四围陀经,聪明多智,...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圆教

以名大乘穷极之实教。后魏光统律师立叁教,第叁為圆教。圆教之名,自此始。其后由晋华严经五十五:「尔时如来,知眾生应受化者,而為演说圆满因缘修多。」又「显现自在力,演说圆满经。」之经文而立名。天台宗判四教,第四為圆教,华严宗復立五教,第五為圆教。今依台宗之说释之...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浮图

Buddha,又Stū a,又作浮头、浮屠、佛图,旧译家以為佛陀之转音。广弘明集二:「浮图,或言佛陀,声明转也,译云净觉。灭秽成觉,為圣悟也。」南山戒疏一上:「言佛者,梵云佛陀,或言浮陀、佛驮、步陀、浮图、浮头,盖传音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名為觉。」秘藏记本:...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法华曼荼威仪形色法经

证成妙法自莲华经王八叶莲华上涌出宝塔中两足婆誐鑁八大菩萨等及三重方坛三摩耶眷属妙威仪形色满愿会方位幖帜曼荼八平等大会成就法花三昧现世入初地决定证菩提法经(从青流自)。 尔时毗卢遮那婆誐鑁。告持金刚秘密手菩萨言。佛子志心听说证成妙法大曼荼相及诸尊等满愿会方位...

《法华曼荼威仪形色法经》 / 4777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

菩萨

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精舍

寺院之异名。為精行者所居,故精舍。非精妙之谓。此名自祇园精舍而来。学林新编:「晋孝武幼奉佛法,立静舍於殿门,引沙门居之。因此俗谓佛寺静舍,亦精舍。」按汉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悉称精舍。范书包咸传:咸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党錮传:刘淑檀敷俱立精舍教授。姜肱传...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缠

缠者,也。谓一切众生,被此十法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槃之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惭,惭即惭天。谓人于屏处作诸过恶,不自惭耻也。 二、无愧,愧即愧人。谓于人所见处为诸过非,不知羞愧也。 叁、嫉,嫉者,妒也。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也。 四...

《三藏法数》 / 323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归命

Namas Namb Namo,梵语南无。译归命。有叁义:一,身命归趣於佛之义。二,归顺佛之教命之义。叁,命根还归於一心本元之义。惣為表信心至极之词。起信论净影疏上:「内正报中,命根為要,故举要命。属彼叁宝,名之為归。」起信论义记上:「归者趣向义,命谓己身性命。生...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神明

天神地祇也,不测神,灵明如镜明。无量寿经下:「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解奏神明,呼诸魍魎。」大方等陀尼经一:「当以神明為证。」又言眾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开神明之正路,通正道之明津。」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毘提訶

Videha,旧云弗婆提,弗於逮。四大洲中,东大洲之名。故云东毘提訶。毘者胜之义,提訶者身之义,译胜身。又译前。以此洲在诸方之前故也(东方為前)。西域记二:「东毘提訶洲,旧弗婆提,又弗於逮,讹也。」法华玄赞二:「吠是胜义,题呬云身,即东毘提訶之名。彼毘提訶...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卧具

卧时之资具。床榻被褥等。智度论叁十:「卧具者,床榻被褥幃帐枕等。」 又四分律名叁衣袈裟卧具,十诵律敷具,从其形似而為名也。萨婆多论五:「敷具者,衣名也。」行事钞中之二:「言卧具者,是叁衣也。即叁衣总名卧具,犹如此方被之相,故取通号。」同下之一:「此...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曼茶仪轨品第三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以佛威神之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于世尊前合掌礼已而白佛言。我请世尊说真言不思议。世尊诸佛世尊明王佛顶不思议。设住十地菩萨不能瞻睹。何况余释梵护世天等。今请世尊应供正遍知。唯愿说三昧耶曼茶。过去先佛世尊已说。由入此曼茶。即成入一...

《一字奇特佛顶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监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20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1日

叁无为

无为者,谓真空寂灭之理,本无造作,故名无为。 一、虚空无为,虚空即无碍之义。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故名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寂灭。谓声闻之人,用智拣择,远离见、思系,即证寂灭真空之理,是名择灭无为。 叁、非择灭无为,谓声闻之人,证...

《三藏法数》 / 148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外道

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叁论玄义上:「至妙虚通,目之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註中:「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天魔外道,相视如...

《佛学大辞典》 / 287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烁迦

又作灼羯,斫迦,斫迦婆。梵音Cakravāda,遮迦山名。译轮铁围,即铁围山也。起世经一:「斫迦隋言轮围。」正法念经十六:「斫迦婆山魏言轮山。」慧苑音义上:「斫迦山正云灼羯,此轮围山。」玄应音义二十叁:「柘迦此云轮山,旧言铁围。围即轮义,本...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眾生渐钝,则减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眾生弥昧,则减為百名,眾生更愚,则减為今之而十名。天竺俗法有十名,天上利根,尚有百名,大日如来天上成道,故应之而立百八号,释尊於人界成道,故亦应之而立十号。其十号者:一、[如来]。梵鞞多庶那叁般那Vi...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阿含

Āgama,小乘经之总名。新称阿笈摩。旧称阿含,阿鋡,阿含暮。译法归。万法归趣於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无比法,谓无类之妙法也。或译趣无,所说之旨毕竟无归趣之义。长阿含经序:「阿含者,秦言法归,所谓万法之渊府总持之林苑也。」名义集四:「阿含正云阿笈多,此云教,...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也。 一、转色蕴成戒身,色蕴者,即眼...

《三藏法数》 / 506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如者如法之各各之相也,如法之实相也。如地之坚相,如水之湿相,谓之各各之相是事相之如也。然此各各之事相,非实有,其实皆空,以彼此之诸法以空為实,空者,是诸佛之实相也,此实相之如,称為如。故实相即如也。又此如為诸法之性,故名法性,此法性為真实之际极,故实际。故如...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