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 条搜索结果

叁细相

叁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因对六粗,故名叁细。(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 一、业相,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故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

《三藏法数》 / 177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德处

论云:若近善人,则闻正法,闻正法已,则具四德处。 一、慧德处,谓由闻正法,生大智慧,故名慧德处。 、实德处,谓以是智慧,真谛空,故名实德处。 叁、舍德处,谓真空,即得离诸烦恼,故名舍德处。 四、寂灭德处,谓烦恼尽故,心得寂灭,故名寂灭德处。

《三藏法数》 / 112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而能者,是名眼识。 、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万四千尘劳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

《三藏法数》 / 329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莲华王

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一人,身体病癩,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身之髓涂身,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身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身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魔

四魔又加无常无乐无无净之四為八魔。是前四為凡夫之魔,后四為乘之魔也。涅槃经曰:「八魔者,所谓四魔无常无乐无无净。」法华文句六曰:「圆教法身安处空理,无復通别惑八魔等畏,故言踞师子床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草

法华经药草喻品所说。以譬五乘之机类:「一切眾生闻法者,随力所受,住於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叁明,独处山林,常行禪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空定

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门禪中之四禪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捨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捨其虚空缘内识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叁无...

《佛学大辞典》 / 45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之相。四相之一。金刚经曰:「若菩萨有相人相眾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同刊定记四曰:「者谓自五蕴总相為。」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十四梵音

如来之音声。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梵者清净之义。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七曰: 「一、流泽声,Snigdhā。、柔软声,Mṛdukā。叁、悦意声,Manojñā。四、可乐声,Manoramā。五、清净声,Śuddhā。六、离垢声,Vimalā。七、明亮声,Prabhāsvarā。八、甘美声,Valgu。九、乐闻声,Śravaṇiy...

《佛学大辞典》 / 1233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重之意:一表凡夫乘之八倒,為表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之法,起常乐净之,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阿僧祇劫

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此叁僧祇,且约释迦如来修菩萨道时以论分限也。俱舍论问云:既云无数,何复言叁?答曰:言无数者,显不可数,非无数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初阿僧祇,谓如来始从古释迦佛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大论云: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

《三藏法数》 / 369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胎相

一、正知入不正知住出,谓转轮王宿世曾修广大之福,其业最胜,但知入胎,不能正知住胎出胎也。(正知,犹明知也。) 、正知入住不正知出,谓独觉之人,久习多闻,其智最胜,但正知入胎住胎,不能正知出胎也。 叁、俱正知入住出,谓菩萨旷劫修行,福德智慧俱胜,故能正知入胎...

《三藏法数》 / 248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专修,杂修,唐善导於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於礼讚,举此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為专修正行,杂修為杂修杂行之谓,行就所行之法而言。修不外就能行之机而言。空师之所制亦尔。选择集行章引礼讚文毕曰:「私云:此文须捨杂修专,岂捨百即百生专修正行...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化身

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种礼佛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慢也。、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鸟窠禪师

名道林,唐杭州人,九岁出家,十一岁於荆州果愿寺受戒。至京师謁径山道钦禪师而契悟心要。后南归,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禪师。有鹊巢於侧,人又曰鹊巢和尚。元和年中,白居易出知杭州。闻师之道,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萨埵

Sattva,译曰情,或有情,眾生(起世经)有生命者之称。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嚩,索埵。玄应音义十叁曰:「释有情云:梵言萨埵。萨此云有,埵此云情,故云有情言眾生者。案梵本僕呼饍那,此云眾生,语各别也。」俱舍宝记一曰:「眾生者,即情异名。梵名萨埵,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毕陵慢心

智度论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言:小婢住莫流。佛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护雁

阿闍世王於过去為大王时,群雁之慕雁王,有感於心,遂发慈心,誓不復捕雁。报恩经四。[雁]条。性灵集九曰:「护雁之爱弘深。驱龙之威益猛。」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菩萨修十法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经云:师子吼问佛言:菩萨成就几法,能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成就十法,则明涅槃无相,至无所有处。(灭度者,谓大患永灭,超度叁界也。无相涅槃者,谓涅槃之法,离一切色相也。) 一、信心具足,谓修菩萨行,须发起圆常正信之心,信一切法皆...

《三藏法数》 / 855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众生智慧之命;又翻作障,能于修道之人而作障难故也。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 、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

《三藏法数》 / 545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不出叁境:一、性境,、带质境,叁、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三藏法数》 / 327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人空,又名空,生空。人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之理,乘悟之入於无之理,谓之人空。、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时浆

四药中属於时药之浆类也。浆条。(CBETA註:疑為[四药]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外道七种无常

一、作已而舍无常,作,即造也。舍者,舍前造作之相。谓外道计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造,后四大相异,如地坚、水湿、火暖、风动,各各不同,遂执为无常,故云作已而舍无常。 、形处坏无常,形处,即形状也。谓外道计四大造色,能造所造,色体毕竟不坏,但观形状长短变坏等相,...

《三藏法数》 / 372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种舍利

一、生身舍利,梵语舍利,又云设利罗,华言骨身。谓如来应身灭度,既阇维后,所有舍利,其色有叁。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体性坚固,椎击不碎。若菩萨、罗汉者,其色则同,而坚固不及。光明经云: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故人能起塔供养...

《三藏法数》 / 24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如来藏

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藏以含摄为义,谓一切众生,烦恼心中,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如石中有金,水中有火,故云垢藏之中,佛性满足,是名如来藏也。 一、空如来藏,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唯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

《三藏法数》 / 18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食叁德

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叁德焉。(梵语优婆塞,华言近事男。梵语旃檀,华言与药,能除病故。八功德者,一澄净、清冷、叁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饮时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也。) 一、清净,谓奉...

《三藏法数》 / 186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修行五门

一、修行施门,施有叁义:谓若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舍自悭贪,令彼欢喜,即资生施也。若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方便救济,令彼无畏,即无畏施也。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所解,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即法施也,是名修行...

《三藏法数》 / 35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种善根发相

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由先数息而修止观,故得身心调适,妄念皆止,因是自觉渐渐入定,泯然空寂。或经一日、日,乃至一月、月,不退不失,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而发痛痒冷暖等触,触相发时,身心安定,悦豫清净,不可为喻,是为息道善根发相。 、不净观善根...

《三藏法数》 / 435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广六度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

《三藏法数》 / 698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徧满於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相土,或名净土。或為秽土。随眾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宗镜录八十九。 又一、净土,為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四趣五浊等之杂秽者,如西方之极乐世界是也。此中有报土化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55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种性

种即能生之种,性即数习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圣种性,谓声闻观五阴苦空,猒恶生死,忻求涅槃,则成声闻种性;缘觉观五阴缘起,修远离行,则成缘觉种性;佛即觉了五阴等法本来空寂,无生无灭,叁惑俱遣,众德悉备,则成佛种性。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菩萨所修之行,即成佛之...

《三藏法数》 / 201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法退菩提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声闻藏,说声闻缘觉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叁藏也。、菩萨藏,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叁藏也。净影嘉祥以此藏判一代教。大乘义章一曰:「就出世间中復有种:一声闻藏,菩萨藏。為声闻说,名声闻藏;為菩萨说,為菩萨藏。故地持云:十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僧祐

梁京师建初寺僧祐,律学之名匠也。出出叁藏记,释迦谱,释迦方誌,弘明集等行於世。天监十七年寂,寿七十四。高僧传十一。唐南山律师為此师之后身云。宋高僧传道宣传。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破正也,即六十等。行事钞上之曰:「破者,谓六十。」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流

流者,即、思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经行

於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即坐禪而欲睡眠时,為此防之,又為养身疗病。寄归传叁曰:「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一能销食。(中略)若其右绕佛殿,旋游制底,别為生福,本欲虔恭。经行乃是销散之仪,意在养身疗病。旧云行道,或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之一。确执诸邪及自身以為最胜為一切斗諍之本者,以一切劣為胜者。唯识论六曰:「取,谓於诸及所依蕴,执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諍所依為业。」俱舍论十九曰:「於劣為胜,名為取。有漏為劣,圣所断故。执劣為胜,总名取。理实应立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取。」法...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分法身

五分法身者,分即分齐;法者,戒定慧诸法也。身者聚也,聚集诸法,以成其身也。(聚集诸法者,谓聚集色受想行识之法也。) 一、戒身,谓乘因持无作之戒,戒法成就,证得此身,故名戒身。(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作戒者,不作意持,任运无犯,名无作戒也。) 、定身...

《三藏法数》 / 366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根有四事增上

五根者,眼耳鼻舌身也。增上,犹增胜也。 一、庄严身,庄严,端庄严饰也。谓眼耳鼻舌庄严于身,然后完美,于此诸根,若阙一者,便成残陋。若不缺者,全美增胜,是为庄严身也。 、导养身,导养者,导引资养也。谓眼能安危之色,耳能闻美恶之声,鼻能嗅香臭之气,舌能尝甜苦...

《三藏法数》 / 26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颠倒

瑜伽论八谓:一,想倒。倒。叁,心倒。四,於无常常倒。五,於苦乐倒。六,於不净净倒。七,於无倒。是合前之叁颠倒与四颠倒者。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宾头卢迎王王七年失国

四分律五十叁说,世尊在拘睒弥国,王优陀延是宾头卢亲厚之知识,王朝哺常往问讯。时有不信乐之婆罗门大臣,宾头卢不起迎王,以恶心諫止王。王曰:明日清旦当往,若不起,当夺其命。明旦宾头卢遥王来,便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意起迎?答言:為汝故起。...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雪山大士

又曰雪山童子。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於雪山苦行,谓之雪山大士,或曰雪山童子。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过去之世,佛日未出。於尔时作婆罗门,修菩萨行。(中略)於尔时住於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中略)於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繫...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涅槃

一、有余涅槃,谓、思烦恼已断,尚余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余涅槃。(、思烦恼,即、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无余涅槃,谓、思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余,是名无余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法

谓利衰等之八风也。[八风]条。 又八法者,名地水火风為四大,以此四种,无处不有故也。名色香味触為四微,以此四种体性微细故也,谓人身因四大之假合而有,此四大亦由四微之所成,故总称曰八法。楞严经义海十四。 又八法者,一教,师所说之教法也。理,教所詮之諦理也。叁...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羯磨

治罚比丘之七种作法:一訶责,摈出,叁依止,四不至白家,五不举,六不懺举,七恶不捨举也。后叁者谓之叁举,举弃於僧外也。行事钞上。巴Kammavācā。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洹,第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谓无涅槃,佛為欺。生此恶,故失四禪中阴,便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罗睺阿修罗

Rāhuasura,具曰罗睺罗阿修罗。四种阿修罗王之一。罗睺罗译执月。此阿修罗王与帝释战时,能以其手执日月,障蔽其光,故名。法华文句曰:「罗睺者,此云覆障,障持日月者也。」法华嘉祥疏曰:「罗睺者,此云障持,又云吸气。(中略)问何故修罗手障月?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

《佛学大辞典》 / 33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般若者,谓本觉之理,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 、观照般若,观照般若者,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

《三藏法数》 / 13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种慢

谓诸众生无明妄惑,障覆于心,而生执取;恃己凌他,贡高自大,于佛法中自谓满足。所计不同,故有七种也。 一、慢,慢者,谓同类相傲也。如于相似法中,执己相似。又于下劣中,执己为胜也。 、过慢,过慢者,谓于同类相似法中,执己为胜;或复他人胜于己处,执为相似,言与...

《三藏法数》 / 306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种色

一可有对色。对者对碍之义。色法之自性,具对碍之自性而眼可者,青黄等之色尘是也。不可有对色。具对碍之自性而不可眼者。声等之四尘,眼等之五根是也。叁不可无对色,其自性无对碍,亦不可眼者。无表色是也。无对碍之自性摄之於色者,以其為有对碍之四大所生之法故...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梵坛

法藏以為梵语,译曰默摈。眾僧不与之交言语也。智者元照以為汉言,谓梵王於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则令立坛上餘天不与之往来交语,佛依车匿比丘恶性故,制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长阿含经四曰:「阿难白佛言:阐拏比丘(即车匿)虏扈自用,佛灭度后,当如之何?佛告阿难:灭度后...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法印之一。凡愚妄於色身假合上固执常一之,作种种之妄业,佛為破其妄计,说无之理,此理决定而不可违越,又為证异於外说之印契,故云无印。[叁法印]条。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身,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执所,是名身。(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所者,计执一阴为,余四阴为所也。) 、边,谓计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 叁、邪,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生空,言眾生之空无。法空,言事物之空无。智度论十八及十。又,此者,又名空法空。唯识论。又,此者,名人空法空,法藏心经略疏。 又一内空,言内身之空无。外空,言外器之空无。般若经五,杂阿毘曇论七,吉藏仁王经疏。 又一但空。小乘之空,但空也...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钝使

五钝者,钝即迟钝也。谓此五种妄惑,由推前身等五种利使而生,对利说钝,故名钝使。 一、贪欲使,贪即引取无厌也。谓诸众生,贪着世间色欲财宝,恣纵心情,而无厌足,由此贪惑之所驱役,流转叁界,故名为使。(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嗔恚使,嗔即忿怒,谓诸...

《三藏法数》 / 29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地神证明

观佛叁昧经曰:「有王问佛:汝功德谁為证明?佛即垂无畏手指地:一切大地,六种震动,坚牢地神涌出,唱言是证明。」大日经疏四曰:「如释迦牟尼佛初坐道场时谓魔王言:由汝先世作一无尽施故,今得自在天主,从无数劫以来如是修大施不可胜数,云何与较优劣?魔言所作之福汝...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解此书,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断

一、所断,谓声闻初果之人,断惑理,名为道。因断叁界八十八使惑,故名所断。(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叁取、四戒取、五邪、六贪、七嗔、八痴、九慢、十疑。此十使历叁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谓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

《三藏法数》 / 30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咒

一、大咒,根本之咒也。、中咒,总略大咒者。叁、心咒,总略中咒者。真言修行钞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高世耶

Kauśeya,又作憍奢耶,憍尸。绢名。寄归传曰:「高世耶乃是蚕名,作绢还受此号。」饰宗记五末曰:「今叁藏云:高世耶者,即是野蚕之名。此蚕不养,自生山泽,西国无桑,多於酢果树上。而食其叶,其形皓白,麤如拇指,长叁寸。月餘便老,以叶自裹,内成其茧。大如足指,极為坚...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种发心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嗔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偷盗、...

《三藏法数》 / 854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大自在

大般涅槃有常乐净之四德,其德以自然為义,自在有八义,名曰八大自在:一、能示一身為多身,、示一尘身满大千界,叁、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徧诸处犹如虚空。涅槃经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佛于般若会上,说通别圆叁教之法,故有共不共般若之名也。 一、共般若,共般若者,即通教也。通即通共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叁乘之人,共依此教而修证也。 、不共般若,不共般若者,即别、圆教也,谓此别、圆教,唯谈菩萨修行之法,不与声闻、...

《三藏法数》 / 124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德

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叁德:一、法身德,為佛之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為身者。、般若德,般若译曰智慧,法相如实觉了者。叁、解脱德,远离一切之繫缚,而得大自在者。此叁者各有常乐净之四德,故名叁德。而此叁德,不一不异,不纵不横,如伊字之叁点,首罗之叁目,称為大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佛学大辞典》 / 1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香衣

勅许之色衣。元以香木染之,故名。后转為种种之色。但台密等所用者赤而带黄者也。禪宗济家用黄色,洞家有种种。净土宗紫緋之外皆通名香衣。但除蓝色。啟蒙随录。按香衣谓香染之衣。[香染]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鉢多罗

Pātra,又作波多罗,波呾囉,鉢呾罗,播怛囉,鉢和罗,鉢和兰。略云鉢。比丘六物之一,饭器也。有泥铁之种,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以体色量叁者皆应法故也,又以贤圣应受人之供养者用之也。玄应音义十四曰:「鉢多罗,又云波多罗,此云薄。谓治厚物令薄而作此器也。」寄归传...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宿作外道

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乐有异,而皆不得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百劫

小乘之菩萨,终叁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於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叁十相之福业也。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叁祇百大劫。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业,故於叁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小乘之说,於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讚嘆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外道所执之实也。体常实而為灵妙不思议,称為神。数论外道十五諦之第十五,称為神諦Puruṣa,又曰Ātman。以思為体。远离十叁諦而以神独尊為涅槃。唯识述记一末曰:「金七十论。神以思為体。」其他一切之外道,有自、他、即蕴、离蕴等差别,而要之於诸种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法身

一、智相法身,谓具足智慧,方能演说诸法,是则说法为智慧之相,由此智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智相法身。 、福相法身,谓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受持一四句偈,故金刚经云: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其福胜彼。由此福相,得至法身住处,故名福相法身。(七宝者...

《三藏法数》 / 136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止

台家对於叁观而立叁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於中观之止也。、方便随缘止,又名繫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於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眾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歷境...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婆訶

Vāha,译曰[竺-+乇],又作篅。玄应音义十四曰:「婆訶麻。婆訶,此言[竺-+乇],或言篅。麻则胡麻也。」俱舍光记十一曰:「佉梨,受一斛。婆訶,此云篅。受十佉梨。」参照一婆訶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法华七喻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叁界。谓叁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三藏法数》 / 804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浊

又名五滓,五浑等。住劫中人寿万劫已后,而有浑浊不净之法五种:一、劫浊,谓至万岁已后等之四浊起时也。浊,身等之惑也,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叁、烦恼浊,贪瞋痴等一切修惑之烦恼,劫浊时之眾生盛起之。四、眾生浊,劫浊时之眾生為浊烦恼浊之结果,人间之...

《佛学大辞典》 / 475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背舍

(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菩萨十戒

谓菩萨奉持叁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

《三藏法数》 / 569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行,為等迷理之惑。即惑中之惑也。、爱行,為贪欲瞋恚等迷事之惑。其中以爱惑為主要,故举一以摄他,即一切之修惑也。行者常作心行。心识之行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种:一者行,者爱行。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捨。」智度论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480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道共戒,谓于道、修道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道俱发,是名道共戒。此戒既是初果、果、叁果所得,即是无漏戒也。(道即初果,修道即果、叁果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定共戒,谓发得初禅、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

《三藏法数》 / 13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胜光王

波斯匿王也。玄奘译曰胜军,义净译曰胜光。波斯匿王条。(CBETA註:疑為[波斯匿]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贫女施两钱成后

杂宝藏经五曰:「有贫女长者於耆闍崛山中供养眾僧,生随喜念,曾於粪中拾得两钱供养僧眾,尔时上座维那代咒愿,且留半分食与彼女,女得食大喜,还眠卧树下,时国王夫人亡,王令国内占相福德之女,占师将此女到宫,王喜,立為夫人。於是王夫人欲报前恩,车载饮食珍宝至彼山,供养...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流

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叁惑之所流转,漂泊叁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流,即叁界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因...

《三藏法数》 / 307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真如

一、流转真如,流转,即运动之义。真如者,真名不伪,如名不异也。谓诸众生造作一切行业,流转生死,而真如之体,本无动摇,然亦不妨随缘转变。论云:一切行无先后性。是也。(无先后性者,谓于一切行业,不离真如之理性故也。) 、实相真如,无虚妄相,故名实相。谓一切法中...

《三藏法数》 / 60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明

在佛曰叁达。在罗汉曰叁明。智之知法显了,故名為明,又曰智明,又曰智证明,证智之境而显了分明也:一、宿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天眼明,知自身他身未来世之生死相,叁、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烦恼之智也(漏者烦恼)。又如次第,名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罗汉四智

一、生已尽,谓阿罗汉断、思惑尽,更不受叁界生死,故云生已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梵行已立,梵行即净行也。谓阿罗汉由戒定慧之行,成就...

《三藏法数》 / 19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律仪

由律仪不律仪之作法,而於身内生律仪不律仪之本体,此谓之无表色。无表色有叁种之别:一、律仪,持善戒而发善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善也。、不律仪,持恶戒而发恶之无表色者,即上品之恶也。叁、非律仪非不律仪,此中摄中善中恶之无表色。若行中品之善而发善之无表色,非如律仪...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德

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為常。乐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為乐,又运用自在,所為适心,名之為乐。叁德,解种:一就体自实名為,如涅槃经哀嘆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即空也。人法之中,本无有,但凡夫不了,于无中计极盛。所谓身、名、衣物、田宅、行、住坐卧,语言不离于,乃至能布施、持戒等。因此颠倒,备起一切烦恼生死行业。声闻之人,修四真谛,即了人法本空,亦无有,故名。(四真谛者,即苦集灭道也...

《三藏法数》 / 345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鬼鞭故尸

经律异相四十六曰:「昔外国有人死。魂还,自鞭其尸。傍人问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报曰:此是故身,為作恶。经戒不讚,偷盗欺诈,犯人妇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财不肯布施。今死令堕恶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来鞭之耳(出譬喻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力

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徧眾生界。」以此偈中说叁力故称為叁力偈:一、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叁、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乐,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种

一、萨迦耶,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所,是名萨迦耶。(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也。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边执,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戒斋

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有说:依俱舍论之说,则一杀生,杀有情之生命也。不与取,取他不与之物也。叁非梵行,男女之媾合也(与五戒中不邪婬不同)。四虚誑语,与心相违之言说也。五饮诸酒,饮酒也。六涂饰鬘舞歌观听,身涂香饰花鬘,观舞蹈,听歌曲也。七眠...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菩萨十戒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

《三藏法数》 / 70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梦虎

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异之四邪,执断常之双计。怖梦虎於长眠,翫空华於久翳。」止观十曰:「今於观支忽发先解,梦虎空华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善律十曰:「眠时梦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不和,梦虚不实。」梁僧传佛图...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相别

一、自相别,相即相状。谓如身是身自相,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如受是受自相,于此受中,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各别故。如心是心自相,于此心中,有眼等六识各别故。如法是法自相,于此法中,有五阴、十入、十八界不同故。又如观身以不净为自相,观受以苦为...

《三藏法数》 / 358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因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之因地六位也。大乘别教所立。 又凡有為法之生,必依因与缘之和合,论因体,有六种:一、能作因,谓凡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故此因有与力不障种。与力者,法之生时,与胜力者也。眼根之生眼识,如大地之生草木,是為有力能作因...

《佛学大辞典》 / 846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执着於人而起爱也。维摩经问疾品曰:「於诸眾生,若起爱大悲,即应捨离。」什註曰:「有眾生,心生爱着,因此生悲,名為爱大悲。」又,爱与种之烦恼也。迷事之惑名爱,迷理之惑名。如贪欲瞋恚等為迷事之惑。等為迷理之惑。楞严经六曰:「令诸眾生落爱坑,失...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外五鈷印

五鈷印条(CBETA註:疑為[五股印]条)。合两手之小指,而形一鈷,合左右之中指而又形一鈷,开左右之头指,各形一鈷,合左右之拇指而形一鈷通成五鈷。而交叉左右之无名指,容於掌内,為内五鈷印,出於手背,為外五鈷印。图印集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密教普贤

体:一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金刚萨埵]同以剑為叁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叁曰:「普贤菩萨,左...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散乱

一、自性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不守自性,随逐外境,念念变易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外散乱,外散乱者,谓意根驰动,随逐外尘,起种种分别也。 叁、内散乱,内散乱者,谓心生高下,念念迁流不定也。 四、粗重散乱,粗重散乱者,谓计所...

《三藏法数》 / 17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人果报

一、先苦后乐,谓或有人,先生卑贱家,衣食不充,受诸困苦;然心无邪,自念于宿世,不行布施,不修福德,恒值贫贱,即便忏悔,改往所作,修于善行;后生人中,多饶财宝,无所缺乏,是名先苦后乐。 、先乐后苦,谓或有人,先生富贵之家,衣食充足,受诸快乐;然心怀邪,...

《三藏法数》 / 27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者自在之义。凡夫虽认自己之身心為。然身心无一自在者,思為者。惟迷倒之耳。无之实也。悟此理即為小乘之知。然彼但知无凡夫之倒,更不知佛之有真有大。佛所证之涅槃,真也,大也,佛得八自在,离一切之繫累,於万法自在,以之為涅槃之大。涅槃经一部...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大乘五位

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念

其说有:(一)极短促之时刻也。文句八上曰:「一念时节极促也。」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一念者斯显信乐开发时剋之极促。」观无量寿经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然其时限,诸说不同。仁王般若经上曰:「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之一剎那,经九百生灭。」往生论註上曰...

《佛学大辞典》 / 710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中洲

四大洲各有中洲附属之。南赡部洲之中洲:一、遮末罗洲Cāmara,此译言猫牛。、筏罗遮末罗洲Varacāmara,此译言胜猫牛。东胜身洲之中洲:一、提訶洲Deha,此译言身。、毘提訶洲Videha,此译言胜身。西牛货洲之中洲:一、舍諦洲Śāthā,此译言諂。、嗢怛罗漫怛里拏洲Utt...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如来叁密入於叁业入於如来,即如来之叁密与眾生之叁业彼此相应互入,因而具足一切诸佛之功德於吾身也。是谓之叁平等。以是称為叁平等观。秘藏记本曰:「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诸佛於吾身中,是曰入。引入吾身於诸佛身中,是曰入。入入故诸佛之无数劫中所修集功德具足...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鹿野园

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圆教无作四谛

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

《三藏法数》 / 314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敦煌石室

甘肃敦煌县东南有鸣沙山,其麓有叁界寺,寺旁石室千餘,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以四壁皆佛像也。清光绪庚子,有道士扫除积沙,於复壁破处,一室,内藏书甚富,发之。皆唐及五代人所手写,并有雕本,佛经尤多,盖西夏兵革时,保存於此也。英人史泰英,法人伯希和,先后至其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金鼓

梦有金鼓,说懺悔之偈颂。金光明经懺悔品曰:「尔时信相菩萨,即於其夜梦金鼓,其状殊大。其明普照,喻如日光。復於光中得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尊,眾宝树下坐琉璃座,与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為说法。有一人,似婆罗门,以抱击鼓出大音声,其声演说懺悔偈颂。」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悭法七报

财、法不能惠施曰悭。此专言悭吝于法,而不施与人者,得七种报。 一、生盲报,谓从母胎出,便不能日月光明,名为生盲。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愚痴报,谓于诸法中迷惑不了,名为愚痴。由其宿世悭吝法故,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 叁、生恶家报,谓不...

《三藏法数》 / 338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贫女宝藏

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贫女之有宝藏也。涅槃经七曰:「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义。如是义从本已来常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今雇汝,汝可為芸除草秽。女...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般若种相

一、世间般若,谓诸菩萨,唯依读诵书写,为他演说叁乘道教,劝正修行,灭除烦恼惑业,不行寂静真实般若,常行有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着,是名世间般若。(有有相般若,即世间之智。如劬宾大臣分阎浮提七分而能息诤,智满祖师云:正取世间之智,为般若也。) 、出世...

《三藏法数》 / 196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教道,教道有:一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中,依凭佛教方便修行,是名约行教道。谓如来与住行向诸位菩萨说登十地之法,是名约说教道。(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

《三藏法数》 / 31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身

有叁种: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法身、报身、应身、化身之四身之叁种是也。[四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身土不相离

不相离者,谓身土法,皆不离法性也。 一、法性属佛为法性身,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法性属法为法性土,谓真如法性之理,譬如虚空,遍一切处,乃是法身所证之体,即为所依之土,故名法性属法,为法性土。

《三藏法数》 / 110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时教

种:一、空宗智光论师所立,远受於文殊龙树,近稟於青目清辩。一第一时教,為小乘说心境俱有者,阿含经是也。时教,為大乘之下根,说法相大乘之境空心有者,深密经等是也。叁第叁时教,為大乘之上根说无相大乘之心境俱空者,般若经是也。此叁次第,智光论师般若灯论释中...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种变化

一、能作小,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小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小物,皆如微尘,是名能作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能作大,谓菩萨以变化力,能化自他之身,而作大身;或化世界内所有大物,乃至满虚空中,是名能作大。 叁、能作轻,谓菩萨以变...

《三藏法数》 / 40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常悲菩萨

世尊昔為菩萨,曰常悲,世秽浊,背正向邪,常愁忧悲慟。其时有佛名京法无秽,灭度未久,经法都尽。常悲梦闻其佛说法消除心垢,而入清净定,即捨妻子入山苦行,自慟哭不遇佛,不法僧,何由修佛道?天神下教之,使东行。常悲随教东行,数日即止。上方有佛飞来其前,菩萨佛,...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韦陀

Veda,又作围陀,毘陀,皮陀等,新称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译曰明智,明分等。婆罗门所传经典之名也。明实事,发生智慧故名,大本别為四分。 西域记曰:「其婆罗门,学四吠陀论。曰毘陀,讹也。一曰寿,谓养生缮性。曰祠,谓享祭祈祷。叁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四...

《佛学大辞典》 / 110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财

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进财,进即精进。谓未能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叁、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

《三藏法数》 / 325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种不思议法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 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 、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

《三藏法数》 / 77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恶

恶即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惑情,于身口意,动与理乖,成此十恶也。 一、杀生,杀生者,谓自杀,亦教人杀,断害一切众生之物命也。 、偷盗,偷盗者,谓窃取他人一切财物也。 叁、邪淫,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四、妄语,妄语者,谓好造虚言诳惑他人也...

《三藏法数》 / 27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雪山大士半偈杀身

涅槃经十四曰:「住雪山天帝释為试变其身為罗剎,说过去佛所说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於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罗剎。乃言:善哉大士若能说餘半偈,吾终身為汝弟子。罗剎云:今实飢,不能说。即告曰:但汝说之,当以身奉大士。罗剎於是说后半偈,生灭灭已,...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界九地

谓欲界五趣,杂居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也。地有持载之义,众生依之而住。此之九地,从忉利天已下及四趣,皆为地居;夜摩已上,以至非非想天,皆为空居。从所依处得名,故皆言地也。 一、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

《三藏法数》 / 73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舟观月

宗镜录曰:「叁舟共观,一舟停住,舟南北;南者月千里随南,北者月千里随北,停者月不移;是谓此月不依中流而往南北,设百千并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种食

一、乞食。人有下中上叁品,下品者自為邪命而得食,中品者受一食,且赴请,上行之人,唯行乞食。以自省事修道而使他得施与福利故也。、次第乞食。凡愚者贪味弃贫从富,上行之流,不选贫富,等慈眾生,次第乞食。叁、不作餘食法。律中说人復次第乞食,於求处数数正食,得贮餘食。...

《佛学大辞典》 / 30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萨迦耶

Sat-kāyadarśana,又曰萨迦耶达利瑟致。译曰有身。五中之身也。执着五蕴假和合之体,思為有真实之,起所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赵州勘婆

「五臺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有僧,问臺山路向甚麼处去。婆云:驀直去。僧纔行叁五步。婆云:好个师僧又恁麼去?后有僧举似赵州。州云:待去勘过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问。婆亦如其答。州还,谓眾云:臺山婆子,勘破了。」会元赵州章,无门关叁十一则,从容录十则。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灾难

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 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叁、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

《三藏法数》 / 45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客尘

一、客义,谓、思等惑,皆由众生不了外尘之境,种种妄想而生,若以智慧观察,惑体本空,则法性理显,惑亦何有?经云:不住名客,是名客义。 、尘义,谓微细之惑,而能染污清净真性。譬如牖隙光流,诸尘相现,亦能乱于虚空之性。若智慧发明,了惑本无,则空理现前,尘亦何有...

《三藏法数》 / 134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福

叁种之福业。一、世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持十善戒。、戒福,持叁归五戒乃至具足戒。叁、行福,发菩提心,而行佛道。观无量寿经曰:「欲生彼国者,当修叁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者受持叁归具足眾戒,不犯威仪。叁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人空,人空即空也,亦曰生空。谓凡夫妄计五蕴是,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乘悟之,入无理,是名人空。(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法空,谓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犹计五蕴之...

《三藏法数》 / 15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如来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谓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梵语菩提,华言道。) 、难行苦行恩,谓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

《三藏法数》 / 109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相貌,谓因彼形相状貌而,如人远烟起,便言火,虽不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了了,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随眠

(亦名七使,出阿毗达磨毗婆沙论) 烦恼妄惑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以无明种子潜伏藏识,而能生起一切烦恼结业,故名随眠。又名七使者,使犹驱使也,由此妄惑,驱使心神,流转叁界故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之情也。藏识者,即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故也。叁界者,...

《三藏法数》 / 421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大小化身

一、大化身,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小化身,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相,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叁十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

《三藏法数》 / 255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如来为诸众生但欣生恶死,而不知出离之方,故以女喻之。盖女行止共俱,不相弃舍。亦犹生必有死,死必有生,未尝暂离也。 一、功德天,经云:如有女人,入于他舍,主即问言:汝字何等?答言:身即是功德大天。又问:为何所作?答言: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等宝。闻已欢喜...

《三藏法数》 / 365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种不男

法华经云:菩萨不应亲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不男,谓人从生来,男根不满,是名生不男。 、犍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根,是为犍不男。 叁、妒不男,谓男根似无,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根,是名妒不男。 四、变不男,谓根能变现也,遇男则变...

《三藏法数》 / 15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第功德有五事:得、、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灌顶

一、除难灌顶,降伏灌顶也。、成就灌顶,受明灌顶也。叁、增益己身灌顶。四、得阿闍梨位灌顶,传法灌顶也。瞿醯经下。 又一、庭仪灌顶。、堂上灌顶。叁、无职眾灌顶,古名无作法灌顶。四、平座灌顶。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居士

梵语曰迦罗越kula ati,居财之士,居家之士,在家志佛道者。輟耕录曰:「今人多以居士自号。考之六经,惟礼记有居士锦带。註,谓道艺处士也。」吴曾能改斋漫录曰:「居士之号,起於商周之时。韩非子书曰:太公封於齐,东海上有居士狂矞华士昆弟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佛学大辞典》 / 45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不能

唐嵩岳之元珪,於佛立叁能叁不能。叁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叁、度无量之眾生也。叁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不能度无缘也。叁、不能尽眾生界也。传灯录四(元珪传)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库伦

Kurun,又云Urgya Kuren,蒙古喇嘛教之中心地,去长城北六百里,在土拉Tula河岸。市区分為蒙古人汉人住所,商业繁盛,人口凡叁万。其大半為喇嘛教徒也。蒙古区有巨大圆形之佛堂。其结构甚壮丽,屋上总以金箔装饰,炯炯眩人目。又有喇嘛胡土克图之宫殿。其外观虽无异佛殿,然华...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修忍五相

忍即安忍,菩萨为化度一切众生,而诸众生虽以种种诸恶加,悉无嗔恨,故有五种相也。 一、众生相,菩萨若被他人打骂,即观宿世流转生死之时,一切众生皆父母师长,当生恭敬;由此观故,灭怨憎相,生亲友相,如是修于慈忍,成就众生,是为众生相。 、法相,菩萨修慈忍时,...

《三藏法数》 / 380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佛十宿缘

谓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问佛孙陀利等十事宿缘。佛答:皆从往劫,造众恶因,无数千岁,受无量苦报。余残未尽,于成道后,复偿宿对。复告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

《三藏法数》 / 259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六大烦恼

一,贪烦恼,染着為性,生苦為业。,瞋烦恼,憎恚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為业。叁,痴烦恼,於诸理事迷闇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為业。四,慢烦恼,恃己於他高举為性,生苦為业。五,疑烦恼,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信心為业。六,恶烦恼,颠倒推求之恶慧為性,能障善而生苦為...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异生

凡夫之异名,凡夫轮迴六道,受种种别异之果报,又凡夫种种变异而生邪造恶,故曰异生。大日经疏一曰:「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谓由无明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於种种趣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曰异生也。」唯识述记本曰:「异有义: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趣。此通...

《佛学大辞典》 / 34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佛

七佛者,谓过去庄严劫中叁佛,现在贤劫中四佛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庄严劫者,谓此劫中,多所庄严也。贤劫者,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一、毗婆尸佛,梵语毗婆尸,华言有四。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是为七...

《三藏法数》 / 48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阿难八不思议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

《三藏法数》 / 474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百由旬

法华经说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而有宝所。化城喻品曰:「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眾欲过此道至珍宝处。」天台谓凡圣同居土為叁界之果报,故以之為叁百由旬,方便有餘土為四百由旬,实报无障碍土為五百由旬,超之即有宝所,即究竟之常寂光土也。嘉祥以叁界為叁百...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作戒

又云无教,新译曰无表。戒体有、一作戒,无作戒,作戒者,谓受戒时如法动作身口意叁业,可闻之业体。无作戒者,谓依此时作戒之缘而生於身中不可闻之业体。此业体初发之缘,虽由身口意动作(即作戒),而一旦生了,则不假身口意之造作,恒常相续,故称為无作。作戒於身口动...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种数

一、数量数,数量数者,即一多之数量也。谓由一多之数,而能安立一切诸法也。 、色心有为数,色即色身,心即所起之心,皆有生灭,名曰有为。此色、心法,别而言之,则有五阴、十入、十八界等数目不同,故名色心有为数。(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十入...

《三藏法数》 / 189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摄论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着菩萨所造,天亲、无性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五摄论也。 一、无着摄论,谓无着菩萨造大乘摄论叁卷成文,是为无着摄论。 、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着菩...

《三藏法数》 / 26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种颠倒

一、众生颠倒,谓众生不明自性,逐妄迷真,随顺妄惑,而造妄业;由此妄业,展转相生,轮转叁界,不能返妄归真,故名众生颠倒。 、世界颠倒,世谓过去现在未来迁流为世,界谓东西南北四方分位为界,以世涉方,故名世界。颠倒者,众生迷失真性,念念迁流,住妄境界,起诸倒,...

《三藏法数》 / 123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相成道

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体

凡礼敬叁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折伏憍慢,用表虔诚故也。(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一、右膝,疏云:愿右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也。 、左膝,疏云:愿左膝着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也。 叁、右手,疏云:愿右手着地之时...

《三藏法数》 / 24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闻经十益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

《三藏法数》 / 549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常

一、念念无常,谓一切有为之法,念念生灭而不停住,故名念念无常。 、相续无常,谓相续法坏,名为无常。如人欲死,渐渐命尽。如火烧草木,渐渐烧尽,故名相续无常。

《三藏法数》 / 7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七种懺悔心

欲為懺悔时,当起之七种心也:一、生大惭愧心。与释迦如来,同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犹轮转生死,无有出期,以此為惭愧也。、恐怖心。等凡夫身口意之业,常与罪相应,以此因缘,命终之后,应堕於地狱畜生饿鬼,受无量之苦,以此為恐怖也。叁、厌离心。等於...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药师如来十大愿

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惟愿演说诸佛名号,及本昔所发殊胜大愿。佛言:东方过此十恒沙等佛土之外,有世界名净琉璃,彼土有佛,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行时,发十大愿。(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一愿,愿...

《三藏法数》 / 1534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外道六师

邪心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智有种相:一者无着,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善道

叁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也。) 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 、...

《三藏法数》 / 286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种

一、凡夫妄计,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外道神,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明违一法界之理而隔能所曰别。真言宗所言无始之间隔是也。别教之菩萨入初地始断其一分。四教仪集註下曰:「初地断无明别,发真中道,故云道。(中略)两教叁乘,别教地前,未中道,未断别,皆名邪人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戒禁取

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之一。俱舍论十九曰:「於非因道,谓因道,一切总说,名戒禁取...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摩那斯

Manasvati,又曰摩那苏婆帝。龙王名。译言大身,慈心,高意等。法华光宅疏一曰:「摩那斯,译云大身,则绕须弥七匝也。」法华文句曰:「摩那斯,此云大身,或大意大力等。修罗排海,淹喜城,此龙縈身以遏海水。」同玄赞曰:「摩那斯,此云慈心。」探玄记曰:「摩那苏婆帝...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开示悟入

开佛知,示佛知,使悟佛知,入佛知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结跏趺坐

佛陀之坐法也。结加趺於左右髀上而坐也(跏字添足者所谓蛇足也),跌者足背也,交结左右足背而置於左右髀上谓之全跏坐,即结跏趺坐也。置左右之一足於左右之一髀,名為半跏坐。全跏坐有吉祥降魔之、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手亦上左,谓之降魔坐,反之谓之吉祥坐。释尊...

《佛学大辞典》 / 561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食叁匙

大智度论云:食为行道,不为益身,修道之人正受食时,须作叁愿。 初下匙时,谓初下匙时,心须想念:愿此生,所有身口意一切恶业,悉令断尽。 次下匙时,谓次下匙时,心须想念:愿此生,所修一切善法,悉令满足。 后下匙时,谓又次下匙时,心须想念:愿此生,所修善根,...

《三藏法数》 / 13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烦恼

一、随眠烦恼,依附不舍曰随,五情暗冥曰眠。谓无明烦恼种子,潜伏第八藏识之中,能生一切妄惑,是名随眠烦恼也。(五情者,即眼耳鼻舌身五根也。) 、现行烦恼,谓六根对六尘境现起贪嗔痴等烦恼,是名现行烦恼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

《三藏法数》 / 132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世间

世即隔别之义,间即间差之义,故名世间。 一、众生世间,谓一切有情众生,皆假五阴和合众共而生,名为众生;又复各各差别不同,故名众生世间。(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器世间,谓一切无情世界,皆假山河大地而成,有侧有仰,名之为器,又复各各差别...

《三藏法数》 / 126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起信四觉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八教

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叁藏教,经律论之叁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乘,傍化菩萨者。、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离生

离生死也。叁乘之人,入於道,而諦理断惑,永离叁界之生,是云正性离生。俱舍论十叁曰:「得世第一法,虽住异生位而能趣入正性离生。」万善同归集六曰:「齐登解脱之门,咸阐离生之道。」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识境四相

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执着取相,故名识境四相。 一、相,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所之实,是名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阴是,离阴是也。所者,即假名,所即五阴也。)...

《三藏法数》 / 218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修

有胜劣之叁种:一、无常修,声闻之人,不知法身常住之德,但观一切有為法之无常者。、非乐修,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之苦者。叁、无修,声闻之人,不知有自在无碍之真,但观五蕴之空者。此名声闻人之劣叁修。又,一、常修,菩萨知法身之体,常住不灭...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因佛性

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叁佛...

《佛学大辞典》 / 360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佛龕

佛寺也。鸡林志:龟山有佛龕,林木益邃。传云:罗汉叁藏,行化至此。俗亦谓供佛之小室曰佛龕。厨子条。(CBETA註:疑為[厨]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胞胎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入胎之因缘及胎中叁十八个七日生长之相貌,出胎七日后所生八万尸虫之名字,末说五阴皆无常苦无所。即大宝积经第十叁佛為阿难说人处胎会之异译。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 《佛说胞胎经》

诸邪也。总有六十。无量寿经曰:「摑裂邪网,消灭诸。」维摩经弟子品曰:「於诸不动。」註曰:「肇曰:诸者六十诸妄也。生曰:诸者邪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障即障碍。如金刚经中,须菩提得无诤叁昧,盖由离此障故也。(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 一、烦恼障,烦恼即、思惑也。谓须菩提证得第四阿罗汉果时,、思惑,俱已断尽;心空寂静,诤从何起?是故得于无诤,实由离此烦恼障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叁昧障,...

《三藏法数》 / 17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方便

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相,故佛假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假,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无常

一、刹那无常,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 、一期无常,谓众生受身,虽寿命长短不等,皆名一期。而言无常者,谓诸众生一期受报之身,亦为生住异灭四相迁流,终归灭尽,是名一期无常。

《三藏法数》 / 107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法印

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涅槃叁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叁法印印之,即是魔说。如世公文,得印可信,故名叁法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常印,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

《三藏法数》 / 25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母六亲

一、舅,舅者,即母之舅,乃外祖母之兄弟,于己为舅公也。 、姨,姨者,即母之姨,乃外祖母之姊妹,于己为姨婆也。 叁、兄,兄者,即母之兄,于己为舅也。 四、弟,弟者,即母之弟,于己亦为舅也。 五、儿,儿者,即母之女,于己为姊妹也。 六、孙,孙者,即母之孙,乃兄...

《三藏法数》 / 124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人[]项。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南无

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謨,那謨,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謨,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度等。是眾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

《佛学大辞典》 / 63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乐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也。) 、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

《三藏法数》 / 16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想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 672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溈山侍立百丈

「溈山五峰云巖,同侍立百丈。百丈问溈山:併却咽喉唇吻,作麼生道?溈山云:却请和尚道。丈云:不辞向汝道,恐己后丧儿孙。」碧巖集第七十则。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观音应现日天子

文句下曰:「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嘉祥法华疏曰:「有经云:观世音名宝意,作日天子。大势至名宝吉祥。作月天子。虚空藏名宝光,作星天子也。」玄赞同之。安乐集下曰:「须弥四域经云:阿弥陀佛,遣菩萨:一名宝应声。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媧,是此菩萨,共...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无所畏

此四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叁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

《三藏法数》 / 51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烦恼

又云四惑。於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痴,即无明,愚於之相而迷无之理也。,即执,於非之法妄计為也。叁慢,即倨傲,持所执之,令心高举也。四爱,即贪,於所执之深生耽着也。成唯识论四。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五种无明

一、根本无明,谓从无始之际,一念不觉,长夜昏迷,不了真理,能生一切诸惑烦恼,是为根本无明。 、枝末无明,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嗔慢疑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叁、共无明,谓一切结使,共相造作一切诸业,是为共...

《三藏法数》 / 663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五藏

佛灭后窟外大眾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於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為五藏。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眾部。」又分别功德论一说五藏:一、契经藏,、毘尼藏,叁、阿毘曇藏,四、杂藏,五、菩萨藏。此中前四藏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末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末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四施

一、笔施,谓人发心书写经典,当以笔施之,坚固其心,助成善缘也。 、墨施,谓人书写经典,当以墨施之,坚固其心,助成善缘也。 叁、经施,谓刊造经板,或印施与人,劝其读诵,令发菩提之心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说法施,谓若有人乐闻正法,即当随其根机,方...

《三藏法数》 / 13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

十种补特伽罗

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习布施...

《三藏法数》 / 45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