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ūṁ,阿吽二字,為一切文字音声之根本,阿者开声,吽者合声,一切之言语音声,尽归此二字。阿為大日如来之种子,吽為金刚萨埵之种子。悉曇叁钞下曰:「阿吽二字,出入息风,即是一切眾生性德,本具自证(阿字)化他(吽字)也。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阿是吐声权舆,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二种(一)罗什叁藏所立。一法化生身,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二五分法身,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叁实相法身,空性之诸法实相也。註维摩经叁曰:「什曰:法身有叁种:一法化生身,金刚身是也。二五分法身。叁诸法实相和合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也。」(二)天台所立。一但空法身,...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眼耳等六根譬以六窗,心识譬以一獼猴。是一识外道之邪计也。行事钞下四曰:「一识外道,如一室六扃,獼猴徧歷,根亦如是,一识通游。」然通大小乘有六识体一体别之论,小乘之有部宗,取体别,成实宗取体一,大乘之法相宗以体别為正义。六窗一猿,為体一家之譬也。成实论一心品曰:...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憍慢之外道,谓我腹中容一切之智慧,恐其破裂以铜鍱鍱腹也。智度论二十六曰:「萨遮祇尼犍子,铜鍱鍱腹自誓言:无有人得我难而不流汗破坏者,大象乃至树木瓦石,闻我难声亦皆流汗。」光明文句五曰:「世智辩聪如长爪鍱腹,难石石裂难树树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教者,谓如来所说一大藏教也。体即体性,教之本也。然如来所说之教,诠显权实义趣,浅深不同,故分十体,收摄一切教法罄无不尽也。(权者,叁乘权教,谓声闻、缘觉、菩萨也。实者,一乘实教也。) 一、音声语言体,谓言音语业为教体也。故佛唱号言辞,评量论说,是为教体。楞严...
《三藏法数》 / 899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体本来觉了,离诸妄念,故名本觉。 二、始觉,谓本觉之体,忽起妄念,而成不觉,今始觉了一切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觉。 叁、究竟觉,究竟即决定终穷之义也。谓能觉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于本觉,故名究竟觉。
《三藏法数》 / 115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六染心者,谓心体本净,离诸妄染,以依不觉,忽起无明,由无明熏习力故,遂有六种染心之相。 一、执想应染,谓于苦乐等境,不了虚无,妄起执着,与心相应,见、思烦恼之惑污其净心,故名执相应染,即是六粗中第叁执取相、第四计名字相也。(见、思者,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
《三藏法数》 / 520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角之木函,盛饭食而供於叁界万灵之牌前者。施一斛食之意。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曰:「尔时饿鬼白阿难言:汝於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等,以摩伽陀国所用之各斛施一斛饮食,并及為我供养叁宝。汝得增寿,令我离於饿鬼之苦,得生天上。」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為弹宅迦王所领有,故曰弹宅迦林。昔有仙人名摩灯伽。得五通,入山禪坐。其妻有容色,侍仙奉食。弹宅迦王游行入山,将妻还。曰:仙既离欲,何用妻為?仙大忿,雨大石,压杀国王及国人。弹宅迦林遂為空墟。见二十唯识述记下,饰宗记叁末。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称教令轮身。受大日觉王教令现忿怒身降伏诸恶魔之诸尊称為明王,如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义,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云明王,是通於诸教令轮身忿怒尊之称也。但常说之明王,多指不动明王而言,总即别名也。真偽杂记十叁曰:「明者光明义,即象...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定七名中之一。禪定者,离一切之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安住不动,故名。了义灯五本曰:「定有七名。(中略)七云现法乐住。(中略)现法乐住,唯在静虑,根本非餘,净不通散。」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有文有义,常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有文字可证据,有义理可依凭;此寻常之人皆能用,故云常人用之。 二、无文有义,智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无文字可证据,而有义理可依凭,此唯智者能用,故云智人用之。 叁、有文无义,暗者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有文字可证据,而无...
《三藏法数》 / 19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闻虚空中净光天子赞佛法僧无量功德相好庄严之事。心大欢喜正意系心端坐思惟。彼佛世尊具足功德。所说妙法真实无谬。声闻弟子梵行清白。又复思惟轮回大苦。一切众生愚痴障蔽不觉不知。常以身见起诸惑染广增过失。生死轮回相续不绝。诸有智者应当远离...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4453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Kāśya a-mātaṅga,印度之僧,初至汉土译四十二章经者。开元释教录一曰:「沙门迦叶摩腾,或云竺叶摩腾,亦云摄摩腾。群录互存,未详孰是。」梁高僧传曰: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常游化為任。汉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愔等於彼...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云忏悔。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若欲忏悔者,先当起七种心也。 一、生大惭愧心,惭即惭天,愧即愧人。谓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劫数,而我等轮转生死,未有出期,此实可惭可愧,当以此心而行忏悔也。(梵语释...
《三藏法数》 / 481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曰语业。叁业之一。谓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大乘义章七曰:「起说之门,名之為口。」 又业与孽通。口业:谓两舌,恶口,妄言,綺语也。净住子曰次懺口业,此是患苦之门,祸累之始。唐宋人常取以言文学之事,白居易诗:些些口业尚夸诗。苏軾诗:口业不停诗有债。皆以诗為綺...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O,又作鸥,袄,鄔,奥,鄂,污。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金刚顶经曰:「污字门一切法瀑流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污字时,是取声。」又大庄严经曰:「唱乌字时,出死瀑流,到彼岸声。」是由Ogha(瀑流)Oḍha(取)之语释之。 又Ū,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4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伽耶城山顶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其先悉是长发梵志。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知解脱。心得自在到于彼岸。复与无量诸菩萨摩诃萨众俱。 尔时世尊得成正觉其日未久。寂然宴坐入于三昧观察法界。作是念言。我已证菩提。...
《大乘伽耶山顶经》 /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 3643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 二、知足觉,谓人虽贫乏,常...
《三藏法数》 / 408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等者,谓诸佛如来名字言语现身说法平等不二,以显佛佛道同也。 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经云: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以我与彼,字无差别,是名字等。(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彼者,指一切诸佛也。谓诸佛皆称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 二、语等,语即言语...
《三藏法数》 / 78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宗分别佛一代之说法為五时。第一华严时。佛成道后,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是依经题而与名。第二鹿苑时。说华严经后十二年中於鹿野苑等说小乘阿含经之间。是就地而与名。第叁方等时。说阿含后八年说维摩胜鬘等诸大乘经。广(方之义),谈藏通别圆四教,均(等之义),被眾机之...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十二光佛之一。阿弥陀佛之异名。以彼佛具智慧之光明故也。无量寿经上曰:「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智慧光佛。」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质帝萨埵。旧译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达磨大师谓二祖可大师曰: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理、行而已。谓理入者,则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则圣凡一等,无有分别。若以行入者,乃有四焉。 一、报冤行,凡修道之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
《三藏法数》 / 488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结,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结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祖庭事苑四曰:「感通传云:西国修多罗院有一石鐘,形如吴样,色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叁十叁天像,四面以金银隐。东西两面有宝珠,大如五升。一角分耀,状如华形。周匝作十方诸佛初成道像。至日出时,鐘上有诸化佛,说十二部经。舍卫城童男童女,悉来听之,闻法证圣。犯欲者...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轮即车轮,有摧碾之用,以譬如来身业现通、口业说法、意业鉴机,而能摧碾众生烦恼惑业,是故名为叁轮也。 一、身轮,身轮亦名神通轮。谓佛说法,必先现神通,警动众生机情,令生正信也。 二、口轮,口轮亦名正教轮。谓佛所说之法,无不为令众生翻邪归正,依教修行也。 叁、意...
《三藏法数》 / 156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真心离妄念,谓之无心。非云无心识。又妄心如幻影,自性不可得,故云无心。又一时休止心识而使不生,故云无心。如五位无心是也。宗镜录四十五曰:「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叁昧,繫心一处。若久习成就,...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陀园林给孤独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一切漏尽离烦恼缚。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神用变化。诸所应作无所未办。除去重担逮得己利。心智解脱诸法自在。善能修习到彼岸行。复有尊者阿难。多闻利根而为上首。复有五百菩萨摩诃萨。...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 / 宋西天同译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46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梵网经所说之大乘戒也,又云佛性戒、佛乘戒。此戒以眾生本具之佛性為体,且受持此戒可至佛果也。 又诸佛所住一实相之净戒也。梵网经下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曰:「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大日经疏十七曰:...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语出於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光明之府库也。思益经一曰:「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千手陀罗尼经曰:「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不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不择冤亲。于有德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人,起怜愍心,是名不选有德无德。 二、不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慈,于善不善,各随所愿,普皆饶益,是名不说善恶。 叁、不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
《三藏法数》 / 196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也。碧巖初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来,单传心印。」祖庭事苑曰:「传法诸祖,初以叁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矣,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法界,即一切众生本有之心,诸佛所证平等之理也,而云叁处入者,由菩萨根有利钝,行有浅深,故所证入先后不定,遂分叁处也。 一、十住初心入法界,谓利根菩萨,即于初住位中,破无明惑,证入法界平等之理,得不退转,是名十住初心入法界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三藏法数》 / 332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婆伽婆者,总万德至极之名也。经云:婆伽婆具此七义。不翻华言者,多含义故。即五种不翻之一也。(五种不翻者,秘密不翻、多含义不翻、此方无不翻、顺古不翻、生善不翻。) 一、能破烦恼,破者,裂断也。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谓如来断诸烦恼,乃至无明之惑,净尽无余。...
《三藏法数》 / 703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
《大方等如来藏经》 /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 4846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一、信忍,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悉空寂,能于空法,忍可忍证,故名信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忍,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
《三藏法数》 / 556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影护念佛行者之菩萨也。十往生经曰:「若有眾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定,相续随转之根本蕴,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蕴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调练心作意,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患之法,调停练习,令心厌离,是名调练心作意。 二、滋润心作意,滋润者,滋长沃润也。谓于可欣尚之法,滋长沃润,令心忻乐,是名滋润心作意。 叁、生轻安作意,轻安者,即身轻心安也。谓于可厌法令心厌离,于可欣法令心欣乐,安...
《三藏法数》 / 191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而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善贤。有大财宝富饶自在。然彼长者。于诸外道尼乾陀等。深生信重。长者一时。以彼世因缘故。其妻怀妊。而后一日。世尊于其食时。被袈裟衣。执持应器。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渐次至彼善贤长者舍。时彼长者。远见...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3545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使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显佛出世本怀之语。法华经方便品曰:「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眾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见道...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义章十八曰:「大小相对,则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脱之叁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义:一有无分别,小乘之叁德是有法,涅槃之体是无法。有无别体,故不相成。大乘之叁德体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义相并,故得相成。二常无常分别,小乘之叁德体是无常,涅槃之体是常,...
《佛学大辞典》 / 776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白赤黄青黑(大日经一、叁,略出经叁,瞿醯经中,大疏六,不空羂索经九所说五色界道;大疏四所明五佛色,同五所出五色线)。二、白青黄赤黑(摄真实经下,大集轨所示五佛色,但至黑色彼经作杂,又轨云绿)。叁、白黄赤青黑(大疏六所说受染色,又十六所明五宝色,陀罗尼集经七...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二种生死之一,為轮迴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轮迴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形体有段别,故曰分段。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报,叁世分异,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终谢為死。」胜鬘宝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谓色形区别,寿期长短也。」唯识了义灯六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据经论所说,释尊出世,人寿百岁之时也。智度论四曰:「人寿百岁,佛出时到。」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出世,弥勒增劫出世。」然佛寿有二说:一人寿百岁之时,则佛寿亦百岁。為以其福分与未来之弟子,减寿之第五分(五分百岁也),八十入灭。二人寿百岁,而佛过於眾人,...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一。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境心,一如本净心。一道者,為一乘一如等,言其理,乃离诸造作及有為无為之别执,名為无為。是盖谓真言行者,超叁劫中,於第二劫虽了达万有唯心,心外无别法,而恐沈没於真如无為之中,故知於此住心,不坏因缘,而证法界...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光明覆身相,谓人初生天时,光明覆身,身无衣服,心作是念,勿令他天,见我裸露,即于念时,他见有衣,而实无衣,是为第一相。 二、欲见园林相,谓人初生天时,已见天上所有之物,生希有心,而于园林等则未曾见,故欲见之,而遍观看,是为第二相。 叁、见天女生惭相,谓人...
《三藏法数》 / 218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善知病,谓世之良医,善能知人种种疾病;以喻如来善知一切众生业惑等病也。 二、善知病源,谓世之良医,善知疾病所起之由;或由风湿,或由冷热,乃至饮食色欲之类,发于众病。以喻如来善知众生皆由无明烦恼为其根源,而有生死轮回之病也。 叁、善知病对治,谓世之良医,善...
《三藏法数》 / 31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阿闍世王授决经曰:「阿闍世王,请佛饭食已,佛还祇洹。王与祇婆议曰:今日请佛,佛饭已,更復有所宜。祇婆曰:惟多燃灯。於是王乃勅使具百斛麻油膏,自宫门至祇洹精舍。时有贫穷老母常有至心欲供养佛,而无资财。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钱,因至麻油家买膏。膏主曰:母大...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二说:一為舍利弗问经等之说,通常用之。一天眾Deva,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禪天,无色界之四空处天也。身具光明,故名為天,又自然之果报殊妙故名為天。二龙眾Nāga,為畜类,水属之王也。如法华经之听眾,列八大龙王。叁夜叉Yakṣa,新云药叉,飞行空中之鬼神也。四乾闥婆Gandhar...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於东方配叁佛於西南北四维上下各配一佛,一、东方虚空功德清净微尘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华波头摩琉璃光宝体香最上香供养讫种种庄严顶髻无量无边日月光明愿力庄严变化庄严法界出生无障碍王如来。二、东方毫相日月光明燄宝莲华坚如金刚身毘卢遮那无障碍眼圆满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剎相王如...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藏,即含藏之义。谓佛灭度后,阿难结集如来所说经法。以此八藏,类摄无遗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胎化藏,胎化藏者,谓佛说胎中化现等事,如菩萨处胎等经。是也。 二、摩诃衍藏,梵语摩诃衍,华言大乘。摩诃衍藏者,即佛所说法华、涅槃、华严等诸大乘经。是也。 叁...
《三藏法数》 / 366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法相宗与法性宗也。此為大乘之宗别,华严宗之所判。一、法相宗,略曰相宗。以万法之生起归於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為一切染净因果之根本,就其所生之法,广分别名义,故名法相宗。如深密经唯识论之所明是也。华严之大乘始教,天台之通教,八宗中之法相宗当之。二、法性宗,略曰性宗...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撒布之於亡者之尸骸或其墓处也。不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经曰:「设眾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犹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彼所亡者,若地狱中,若饿鬼中,若修罗中...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就修叁种之四念处,而分叁种之罗汉:一,慧解脱罗汉,修性念处,而破一切智外道之人也。二,俱解脱罗汉,修共念处,而破神通外道之人也。叁,无疑解脱罗汉,修缘念处而破韦陀外道(又曰文字外道)也。是通於一切之外道而无所疑,故曰无疑,罗汉中之最胜也。见四教仪二。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Kumāra-bhūta,又作鳩摩罗浮地,鳩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地或八地已上之菩萨。瓔珞本业经上曰:「鳩摩罗伽,秦言逆流,欢喜地。」是指初地已上。智度论二十九曰:「鳩摩罗伽地者。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婬欲,乃至阿褥多罗叁藐叁菩...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迦叶之译名。自光饮蔽他微光之义。名為饮光有二义:一是祖先之姓,故名。一彼身有光明,故名。文句一下曰:「摩訶迦叶,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言龟氏。真諦叁藏,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餘光使不现,故言光波,亦云饮光。迦叶身光,亦能映物...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物全然显出也。传灯录云门章曰:「问:树凋叶落时如何?师曰:体露金风。」传灯录古灵章曰:「师登座举唱百丈门风。乃曰:灵光独燿,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难即厄难,苦恼之处也。谓火有焦身绝命之忧,故为初难。水有沉有浮,故为二难。罗刹虽暴,缓于火水,故为叁难。刀杖非随得随戮,必须研罪虚实,故为四难。鬼取非的,命衰逢害,故为五难。枷锁系身,未为失命,故为六难。怨贼觅宝,与宝即脱,故为七难。而此七难,一一皆有果报恶...
《三藏法数》 / 1174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叉手乃吾国之古法,即拱手也。洪武正韵曰:「叉手相错也,今俗呼拱手曰叉手。」然竺土之法,叉手之礼,合掌交叉中指者,单曰叉手,亦曰合掌叉手。方等般泥洹经上记阿难礼空无菩萨曰:「叉十指说是偈言:其雄根為寂定,空无出大光明,我為勇猛叉手,為师子大吼礼。(中略)佛告阿难...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為显一切眾生皆有如来藏性而说九喻,合所喻之法称為十喻:一萎花中之佛,二巖树之蜂蜜,叁[禾会]中之秔梁,四不净处之金,五贫家之宝藏,六菴罗果之种,七弊物中之金像,八贫女之贵胎,九模中之金像。见大方等如来藏经,名义集五。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列次梵字之元始及其生字,為儿童最初之科本,是名悉曇章。悉曇者,别指摩多(母韵)体文(子韵)之四十七言。涅槃经所谓半字者是也。又总称他之生字十八章。本之而成就十八章之文字及名句等,故名悉曇,又為小学之标称而题嘉名也。演密钞六曰:「梵语悉曇,此云成就。準声明中即是...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言世之常会者,必有离散之时也。遗教经曰:「世皆无常,会必有离。」涅槃经二曰:「夫盛必有衰,合会有别离。」未生怨经曰:「盛者即衰,合会有离。」法句经曰:「合会有离,生者有死。」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同名异译二经:一、叁卷,為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品之一品(此中分一二叁),是正说金刚界曼荼罗之本经也。通常所说之金刚顶经,即指本经。一、二卷四品,设修习供养之方规。此乃仪轨也。皆為唐不空译。然金刚顶之全本,有十万偈十八会。其第一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放光明种种严 种种幢幡及伞盖 作诸妓乐及众香 严持上妙杂花香 如是种种供养佛 花香烧香及粖香 幢幡妙盖垂宝帐 能出种种妙庄严 又放光明发净心 手持众宝而住立 清净大仙佛塔处 得此清净妙光明 又放广大光明云 复雨种种妙涂香 涂香水洒塔界地 是故得...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6451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一、总持无碍,谓菩萨获大总持,于种种善法,持令不失;种种恶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语诸法分别悉知,皆不忘失,无所挂碍,是为总持无碍。 二、辩才无碍,谓菩萨获大辩才,于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 叁、道法无碍,谓菩萨获...
《三藏法数》 / 15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二种生死之一。离叁界生死之身后以至成佛之界外生死也。由烦恼之力起有漏之善恶业,由此业所感之叁界五趣果报,曰分断生死,以所谓可求之菩提在实,可度之眾生在实之法执即所知障為助缘,起无漏之大愿大悲业所感得之细妙殊胜果报,曰不思议变易生死。由无漏之悲愿力改转分段生死之...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斥滥谈圆理者,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即义,又私诸法皆空之空义,不达即空之深义,谓如怪鼠唧唧之声,怪鸟空空之声也。止观八曰:「谬谓即,是犹鼠唧。若言空空,如空鸟空。」同辅行曰:「不达諦理谬说即名,何异怪鼠作唧唧声。即声无旨,滥拟生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鸟作空空声...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轮取持载之义。华严经云:叁千大千世界依于水轮、风轮、空轮。不言金轮者,文略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叁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一、金轮,大地之下有金轮,起世因本经云:水上有风,吹转此水,于上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轮。 二、水轮,金轮之下有水轮...
《三藏法数》 / 232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香木名。法华经谓之多摩罗跋香,楞严经谓之兜娄婆香。金光明经谓之鉢怛罗香,涅槃经谓之迦算香。南州异物志曰:「藿香出海辽国,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南方草木状曰:「藿香出交阯九真武平兴古诸国,民自种之,榛生,五六月採,日晒乾,乃芬香。」吴时外国传曰:「都毘在扶南南...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有句,谓外道或计:我与五蕴之身皆有,是名有句,即着常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二、无句,谓外道或计:我与五蕴之身皆无,是名无句,即着断见。 叁、亦有亦无句,谓外道欲离上二过,故计:我与五蕴亦有、亦无,即堕有无、相违之见。 四、非有...
《三藏法数》 / 152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作玉毫。佛之白毫相也。豪為毫之借字。慧琳音义十一曰:「玉豪,假借字也,正体从毛作毫。言玉毫者,如来眉间白毫毛也。皓白光润,犹如白玉,佛从毫相,放大光明,照十方界,故云玉毫瑞色也。」西域记张说叙曰:「玉毫流照,甘露洒於大千。金镜扬暉,薰风被於有截。」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七种之陀罗尼也。為尊胜陀罗尼,宝篋印陀罗尼,大悲陀罗尼,光明真言陀罗尼,随求陀罗尼,眾陀罗尼,十甘露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於小乘立十智,以摄一切之智。一世俗智,见諦以前一切凡夫之智也,与烦恼相应,故称有漏智。二法智,证欲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叁类智,证上二界苦集灭道之智也。四苦智,知上下界苦諦之智也。五集智,知上下界集諦之智也。六灭智,知上下界灭諦之智也。七道智,知上下界道諦之智也。...
《佛学大辞典》 / 526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如来初成正觉,因为提谓长者开受叁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道根本。是故叁乘行者,修因证果,皆以此为道也。华严经疏云:叁宝吉祥,最胜良缘,有归依者,能办大事,生诸善根,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是名叁归依。(叁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 一、归依佛,梵语佛陀...
《三藏法数》 / 376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此珠,即转轮圣王七宝中之神珠宝也。以其具八种功德,故分别之。(轮王七宝者,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典财宝、主兵宝也。) 一、能作光明,谓此珠于夜闇中能作光明,遍照百由旬,如秋月行空,远离云翳;又能昼日热时,放冷光明,除诸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
《三藏法数》 / 349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叁十叁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於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為言。」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不断烦恼而运大悲以救眾生也。爱者思惑,见者见惑。小乘之菩萨,於叁大阿僧祇劫间,发四弘誓愿,修六度万行,济度眾生。然未断见思之烦恼,為伏惑行因,故认能爱所爱二相,其大悲亦虚妄不净,故令人為疲厌之想,当捨离之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云时之心也。云雨之时,人气鬱翳,忧虑滋多,故常思虑苦乐而非心之晴者,名為云时之心。六十心之一。大日经一曰:「云何云心,谓常作降雨思念?」疏二曰:「如西方,夏叁月中,霖雨殊甚,以常滞婬昏垫故。时俗忧乐思虑之心,蔚翳滋多,故作降雨时思念也。觉知已,则当行捨心。离於...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经云:虚空藏菩萨、梵释天等白佛言:若诸国土,有能讲说此金光明,微妙经典,于其国土获四利益。 一、国土吉祥益,谓若有国土讲说此经者,国王军众,势力强盛,无诸怨敌,疾疫消除,寿命修长,吉祥安乐,正法兴隆也。 二、辅臣和乐益,谓若有国土,讲说此经,则辅相大臣,和悦...
《三藏法数》 / 27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真言教之异名。教法坚利如金刚也。瑜祇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徧照,清净不坏,种种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说如来叁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āna,但於印度特指佛教中阴阳和合派之教义,...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阿弥陀之相好印相,有显密之别,密教有胎金之别,显教有坐立之别。密教中四方之四佛,惟阿閦等叁佛,胎金两部,各改其方易其名,独於西方之阿弥陀无所改易,是為表无量寿佛之灭度无期也。其相好,胎藏界為金色之螺髮形,结定印,目稍闭而视下,是乃法藏比丘出家成道之相。金刚界為...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常念者,正念也。此正念有事理之二种。事之常念者昼夜二时行住坐卧念观音之神力而不忘也。理之常念,有四教之异。藏教之常念或观自他身内外不净,叁十六物之不净充满,或从死想至白骨想之九想一一...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法大,法即诸佛所说之法也。谓菩萨能受持十二部经之法,最上最大,故名法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 二、心大,心即诸佛广大之心...
《三藏法数》 / 420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梵语具云佛阤,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一、成正觉佛,谓佛于菩提树下,降伏诸魔,朗然大悟,证无上果,是名成正觉佛。(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之菩提树者,以佛于此树下成道,而得名也。) 二、愿佛,谓佛从兜率下生人间,说法度生,酬宿因愿,是名愿佛。(梵...
《三藏法数》 / 412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焰魔王之住处曰冥道,又云冥界,焰魔王之眷属住之,称曰冥宫。太山府君半天婆罗门等亦属之。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本宫在銕围山之北地中,是即冥道宫也。五万眷属而為围绕,宫中庭有檀拏幢。」金光明文句叁曰:「此经与冥道相关。」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萨埵Sattva,僕呼善那。新译曰有情,旧译曰眾生。眾生有多义:(一)眾人共生之义。法华文句四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据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法鼓经曰:「万法和合施设,名為眾生。」注维摩...
《佛学大辞典》 / 388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
《三藏法数》 / 491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悲经说末法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叁聚懺悔经也。叁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之教法。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所说。满六度之行而成佛之法门也。法相之叁时教,第二时空教已上也。叁论之二藏教,菩萨藏也。天台之四教。通教已上也。华严之五教,始教已上也。真言之十住心,他缘大乘心已上也。参照[大乘]条。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俗諦,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事相,於俗為实,故云諦。二、真諦,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諦。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网经上说菩萨之阶乘四十位,分為四位: 第一、十发趣。谓大乘之行人至十住初闻妙理,而发趣於佛地,故名发趣。一捨心、二戒心、叁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也。此十者,前八心為瓔珞所说十信中之八心,后二心為同经所说十住心之初后二心(...
《佛学大辞典》 / 290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南海诸国之总称。如今之爪哇及附近诸岛皆是也。寄归传一曰:「唯崑崙捲头体黑。」宋高僧传一曰:「附崑崙船,离南海,至訶陵国界,遇大黑风。此崑崙皆指南海诸国,非崑崙山也。参照[崑崙国]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於仁王经,金光明,守护国界经等,说消灭七难,镇护国家之法。修此法之寺院,谓之镇护国家之道场。如唐之青龙寺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以空理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叁论宗是也。原人论於大乘中分叁教,一為大乘法相教,二為大乘破相教,叁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叁十四谓此叁宗如其次第,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叁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叁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叁第一性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周绕世界之铁围山也。起世经二曰:「诸餘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前代旧译云铁围山)。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广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难可破坏。」无量寿经上曰:「须弥山,及金刚铁围一切诸山。」同下曰:「金刚围山,须...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Mahāyānadeva,译曰大乘天。印度人称玄奘叁藏為大乘天。西域记十二曰:「印度学人咸仰盛德,既曰经笥,亦称法。将小乘学徒号木叉提婆(唐言解脱天),大乘法眾号摩訶耶那提婆(唐言大乘天)。」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二种阐提之一。又曰断善阐提,阐提為梵语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人也。以诽谤大乘而断善巧,故不可成佛也。见[阐提]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如来,谓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 二、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
《三藏法数》 / 233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有苦者,谓贫穷乞丐盲聋残疾无依倚者,如是等类,名为有苦,故宜施之。 二、有恩者,谓凡于我有恩德者,故宜施之。此施非是菩萨之行。菩萨行施,岂分有恩无恩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叁、亲爱者,谓凡于我有亲情眷爱者,故宜施之。此施亦非菩萨之行...
《三藏法数》 / 205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普贤菩萨之异译。普為徧,贤為吉,言别意同也。智度论九曰:「一佛图中有人癩风病,来至徧吉菩萨缘边,一心自归。」释门正统叁曰:「妙德现於清凉,徧吉彰於岷峨。」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现图曼陀罗与经疏所说异。依现图则上下四重,左右叁重,故约於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徧智院、金刚手院、观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释迦,虚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盖障,地藏,苏悉地之四院為第叁重,此外金刚部眾围绕四周為第四重。总之左右叁重,上下四重也。...
《佛学大辞典》 / 689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作醯摩跋陀。鬼神名。译曰舍主。住於雪山。毘沙门天王夜叉八大将之一。金光明经曰:「復有大神,奢罗密帝,醯摩跋陀。」同文句七曰:「醯摩跋陀,翻為舍主。」大日经疏五曰:「次於北门,当置毘沙门天王,於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中略)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梵Haim...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惑即昏迷不了之义。谓贪嗔等惑,与身俱生,故名俱生惑。 一、贪惑,谓于五尘顺情境上,引取无厌,昏迷不了,是名贪惑。(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嗔惑,谓于五尘违情境上,忿怒暴起,昏迷不了,是名嗔惑。 叁、痴惑,谓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分别,颠...
《三藏法数》 / 228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叁、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
《三藏法数》 / 649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名希那衍Hinayānā,对於大乘之称。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谓开一切种智,為尽未来际眾生化益之悟。阿罗汉果与辟支佛果,虽有浅深之别,然皆為灰身灭智归於空寂涅槃之悟。乘者,运载之义,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罗汉果之教体,以十二因缘...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懺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后得智者,菩萨行满化他之智也。谓菩萨起行度生,分别显示,而能觉了,通达诸法,忆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观一切法,随缘和合,随意所欲,无不满足,故有五种之别也。 一、通达,通达者,谓菩萨由此后得智,而能于观心中所知所见境界,一切诸法皆悉无碍也。 二、随念,...
《三藏法数》 / 298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以轨统收一切之叁法。真言以胎藏界之叁部又叁眾摄属一切之叁法。今於叁密记叁法,则一、佛部者,身密也,佛為身体,故配於身。莲华部者语密也,莲华部之主為阿弥陀,阿弥陀主说法断疑之德,故以语配於莲华部。金刚部者意密也,金刚部為智慧,意者心法了知,故以意配於金刚部。...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海以深广为名,以喻如来智海,深广无涯。故经中以大海十相,喻十地菩萨修行,而得入于佛之智海也。 一、次第渐深,此喻欢喜地菩萨修行,入于智海,渐次而进,而能成就大愿也。 二、不受死尸,此喻离垢地菩萨修行,入佛智海,获功德清净,离诸垢染也。 叁、余水入失本名,此喻...
《三藏法数》 / 458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即宝胜,妙色身,甘露王,广博身,离怖畏之五佛也。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曰:「曩謨宝胜如来,除慳贪业福德圆满,曩謨妙色身如来,破丑陋形相好圆满,曩謨甘露王如来,灌法身心令受快乐,曩謨广博身如,来咽喉宽大受妙,味曩謨离怖畏如来,恐怖悉除离饿鬼趣。行者若能如此為称五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叁种:一涅槃,译為灭。涅槃之体,无為寂灭。故名灭。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无為恬泊,名灭。」二尼弥留陀,尼楼陀Nirodha,译為灭。四諦中之灭諦也,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之灭,通於因果。大乘义章一曰:「涅槃之灭偏据满处,尼弥留陀灭义通因果,是故灭諦有灭皆收。...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人人固有之佛性,灵灵照照,而放光明者。百丈禪师上堂曰:「灵光独耀,迴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见五灯会元叁百丈章。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也。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叁谛之法也。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即是真谛;若观心假,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若观心中,则一切法皆中,即是中谛。此之叁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叁用,所谓一心叁观也。 一、空观,空者,离性离...
《三藏法数》 / 400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贤愚经十一谓為迦摩沙波陀,译曰斑足。智度论四作劫磨沙波陀,译曰鹿足。以足有斑駮故也,是為天罗国王之太子。故曰斑足太子。后為王,故曰斑足王。尝从邪师之教,欲得千王之头,既得九百九十九王而缺一人,后得普明王,普明王请一日之间,设百座仁王会。第一法师為说四非常偈,普...
《佛学大辞典》 / 82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未得真证以来,总名凡夫,此中分内外二种。得似解之位為内凡,未得似解之位為外凡。小乘以五停心、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之叁贤位為外凡。软、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為内凡。大乘之行位,以十信之位為外凡,十住已上之叁贤位為内凡。天台之六即,观行即以前為外凡,相似即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起信论所说叁大之一。相者德相也。言真如之体,具无量无边之性德也。起信论曰:「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又曰:「復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恆(是体大),从本以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曰密迹金刚,密迹力士,金刚力士,金刚手,执金刚等。总為执金刚杵现大威势拥护佛法之天神之通称。大日如来以此金刚眾為内眷属,以普贤文殊等诸菩萨為大眷属,犹之释迦以舍利弗等声闻眾為内眷属。其他诸菩萨為大眷属也。密迹者,常侍佛而忆持佛秘密事之义。又知佛之叁密垂迹為神...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叁大部之一。天台大师说之,弟子章安记之,有十卷,开為二十卷,述观心之事。荆溪大师註释之曰止观辅行传弘决,有十卷,开為四十卷。此外各家疏註如下:大乘止观法门四卷,陈慧思说。修习止观坐禪法要一卷,隋智顗说,陈鍼传。附始终心要一卷,唐湛然述。止观义例二卷,唐湛然...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魔子名。过去久远劫光明无垢光王如来出世时,有一魔子,名遮,即今持地菩萨是也。依金刚齐菩萨之教化,归於光王佛,发菩提心。彼金刚齐即今奋迅菩萨是也。见奋迅王经上。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音samādhi,旧称叁昧,叁摩提,叁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於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於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葬送时,埋於土中之钱也。谓以钱寄於冥土之府库请免亡者之罪也。盖汉魏以来之俗习,一云瘞钱,日本谓之六道钱。佛祖统纪曰:「世有用纸鏹寄库者。」龙舒之净土文曰:「予徧览藏经,即无阴府寄库之说。奉劝世人,以寄库所费,请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则必得往生。若不為此而為阴...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世间天,与上之名天同。二、生天,与上之生天同。叁、净天,预流果至辟支佛之诸圣者也。四、义天,十住已上之菩萨能悟解大乘深义者。此四种天中,独不摄佛。见涅槃经二十叁。一、名天,即上之世间天也。二、生天,即上之生天也。叁、净天,诸圣者,之在人中者。与叁种天中之净...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具名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南岳慧思说。说止观二门之深义。唐末经典,流散海外,咸平叁年日本国寂照持此本至四明。慈云得之為作序。见佛祖统纪二十五。明智旭释之曰止观释要。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四卷,宋施护译。说王舍城善贤长者之息,光明童子,依佛之证言在火中不死,遂成长,出家证果。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吉隶舍Kleśa,贪欲瞋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為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為烦恼。」同二十七曰:「烦恼名,略说则叁毒,广说则叁界九十八使,是名烦恼。」註维摩经二曰:「肇曰:七使九结恼乱眾生,故名為烦恼。」止观八曰:「烦恼是昏烦之法,恼...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六种住者,约别教位次而论也。以此六人所证之位,皆不退失,故名为住。 一、种性住,种即能生之义,性即自分不改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住、十行位中,道种成就,无有退失,数数增进,故名种性住。(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三藏法数》 / 52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夫七善之法,乃通大小。今依法华所明,是圆顿大乘之七善也。 一、时节善,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叁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二、义善,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其义深远,即是顿教了义之理,...
《三藏法数》 / 376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大苾刍众五十万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余烦恼。安住寂静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辨。舍诸重担得大善利。诸有结缚皆悉已尽。正智无碍诸心善寂神通具足。复有菩萨摩诃萨众。皆得不退转地一生补处。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4347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悟真理谓為入。大乘义章一曰:「证会名之為入。」 又解知事物曰入。无量寿经上曰:「入眾言音。」净影疏曰:「入谓解也。」 又根境互相涉入而生识,谓之入。如十二入。新译言十二处。大乘义章八末曰:「根尘互相顺入亦名為入。」止观五曰:「入者涉入。」 又二入见本条。十二入...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判善恶之性经论诸师之说种种不一,菩萨瓔珞经以顺理為善,违理為恶。经下曰:「一切眾生识始起一想住於缘,顺第一义諦起名善,背第一义諦起為恶。」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违理名恶。」法界次第上之下曰:「善顺理為义,息倒归真,故云顺理...
《佛学大辞典》 / 1135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切眾生具佛性,佛性无染,离一切诸过,随顺此佛性而制戒,名為佛性戒。又此戒能显现佛性,故名佛性戒,大乘戒之都名也。梵网经下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所知依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也。是為所知之本体,故名所知依。二、所知相殊胜殊胜语。阿赖耶识叁种之自相,即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是為所知之相。故名所知相。叁、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唯识性也。是為行者证入之所,故名入所智相。四、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世出世之...
《佛学大辞典》 / 498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為便於解释计,先述净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浅者。说诸法各有体性者。但其说皆由因缘而生,与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发智,六足,俱舍等诸论所说,萨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说诸法...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世尊。告尊者护国言。有四种法。于诸菩萨而为缚法。何等四法。一者轻慢他人。二者于世间事方便趣求。三者散乱用心如行险难。四者于其眷属一心贪着。如是四法。为菩萨缚。复说颂曰。 若行轻慢于他人 方便唯求世间事 散乱如行险道中 如象陷身深泥里 于自眷属生爱着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5492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有叁部: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叁卷,唐不空译。一、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二卷,唐不空译。一、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叁昧大教王经,叁十卷,赵宋施护译。此中常称為教王经者,指不空译之叁卷。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叁、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藏法数》 / 129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Tuṣāra,又作都沙罗,译曰霜。华严经七十八曰:「兜沙罗色光明。」慧苑音义下曰:「兜沙罗色,具云兜沙兜罗色。言兜沙者,此云霜也。兜罗,冰也。」梵语杂名曰:「霜,覩沙罗。」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
《三藏法数》 / 856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唯识宗五位之第二。於十迴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為入於见道,正通达於真理之方便加行分际,故名為加行位。即四道中之加行道也。唯识论九曰:「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又曰:「煗顶忍世第一法四,总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定以防心,抑制妄动,故譬之於城。与遗教经堤塘之喻同。行事钞上一之叁曰:「禪定心城,以戒為廓。」又以身為城郭,故曰心城。华严经入法界品曰:「宝眼净天告善财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蕴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身之不净,譬如受屎之厕。金光明经四曰:「是身不坚,无所利益。可恶如贼,犹若行厕。」释门归敬仪曰:「或比行厕画瓶,或拟危城坏器。」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世间法施,谓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名世间法施。(五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叁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 二、出世间法施,谓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叁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而修,即得出离世间,故名出世...
《三藏法数》 / 14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净光天子而说颂曰。 太子汝当知 莫著于迷醉 于此险难中 勤求于出离 如佛所说言 若离迷醉者 此人大勇猛 善行于律仪 清净无瑕秽 所见诸众生 心生慈愍行 成佛当不久 过去一切佛 现在及未来 皆从众善生 远离贪瞋痴 饮食及衣服 金银摩尼宝...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4356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7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舍卫国,尔时弥勒菩萨叉手白佛言: “世尊!我欲小有所问,若世尊听所问者乃敢陈之。” 佛言:“若有所疑便问,吾当为汝解说,使意欢喜。” 弥勒问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法,于大乘有进而不耗减,行菩萨道并降伏魔怨,如其状貌,悉还教知诸法根之...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 316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9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大摩罗耶精妙山顶摩诃园林华池沼边大持咒神所居止处人不能行最得道者所居之处。共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摩诃声闻所作已办。已过一切凡夫之地。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揵连。与如是等诸大声闻...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7131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又曰:「生死涅槃,同於[起灭]。妙觉圆照,离於华翳。」 又(人名)京兆蓝田(陕西蓝田县)人。姓张氏。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师出家,研钻维摩法华因明唯识等,傍究儒典,特精律藏。唐开元年间,奉勅预译...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报身佛对於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楞伽经云: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菩萨听受问义。(建立,犹加被也。) 一、现身面言说神力,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力,入于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力等者,由佛神力加被,...
《三藏法数》 / 27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白法者,白净之法也。地狱等法,名为黑法;人天等法,名为白法。光明文句云:白法须尚,黑法须舍。是也。 一、惭白法,谓内自羞惭,不敢作恶,修习善法,止息恶行,是名惭白法。 二、愧白法,谓内自惶愧,发露罪瑕,更不敢作,修习善法,止息恶行,是名愧白法。
《三藏法数》 / 11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犹言单传,禪家直指之旨也。单提宗旨不涉餘岐之义。 又具足戒五篇中有尼萨耆波逸提与但波逸提二篇,尼萨耆者,捨之义,波逸提者,堕之义,捨者,应捨离所犯之赃物也,堕者,其罪报堕於地狱也。其捨堕罪有叁十戒,堕罪有九十戒,因而九十之堕罪,对於叁十之捨堕罪,谓之单堕,今以...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对满业之语。牵引眾生五趣四生之业也。又名引因,索引业,或总报业。但大小乘解其名义,其说少异。毘婆娑论十九及俱舍论十七等,谓业能引眾同分等,為引业。圆满庄严其同分,谓之满业。是盖引业约因而解,满业约果而解之故,业果相对也。唯识论述记二等,则别有业业相对,果果相对...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身即聚集之义。瑜伽师地论云:佛、菩萨是能说者,语是能说相,名句文身是所说相,声名句文和合,即为此方能诠之教体也。 一、名身,名即名字。楞伽经云:名身者,谓依事立名;盖一名非身,众名连合,方名为身。又唯识论云:名诠自性,是为名身。(名诠自性者,谓诸法自性,由名...
《三藏法数》 / 270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中所说之陀罗尼也,经中说诵此陀罗尼者,则增寿命满百岁。勅修清规圣节曰:「讽无量寿咒,举药师号。」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迦叶於法华会座捨小乘而归於大乘。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法华经授记品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诸大眾,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訶迦叶,於未来世当得奉覲叁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讚嘆,广宣诸佛无量大法,於最后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捷辩,谓菩萨智慧,通达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捷如影响,故名捷辩。(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迅辩,谓菩萨明于事理,心无疑暗,善赴机缘,随问即答,语言迅疾,犹若悬河,故名迅辩。 叁、应辩,谓菩萨以一切文字名义,庄严种种法语,应时应机,无有差...
《三藏法数》 / 31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南方佛教之对。纪元前叁世纪阿育王传道师派遣后,发达於印度北部,传播於西藏,支那,日本等之佛教总称。此等处所现存之经典,与锡崙,缅甸等所谓南方佛教国之经典為小乘教者相反。含大乘经典為多,两者显有相异之点,故从地理上之区分,称為北方佛教。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同会坐。尔时世尊。告曼殊室利童子。曼殊上方有世界。名无量功德聚。彼土有佛。号无量智决定王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为众生开示说法。曼殊谛听。南门浮提人皆短寿。大限百年。于中夭...
《大乘无量寿经》 / 5283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31日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于是,贤者分耨文陀尼弗白佛言:“唯,天中天!我应堪任讲论摩诃萨号义之所趣乎?” 世尊曰:“应所论也。” 分耨文陀尼弗言:“摩诃僧那僧涅被大德铠菩萨摩诃萨,为摩诃衍,志大乘乎?彼其人者为乘大乘。是故,天中天!摩诃萨号摩诃萨也!” 舍利弗谓分耨文陀尼弗:“以何因缘...
《光赞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3733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5日内凡外凡也。叁乘之行人,见諦已前為凡位,凡位分為二,但闻教法而信之者為外凡。正行其法,近於圣位者為内凡。小乘之叁贤,大乘之十信位,是外凡也。小乘之四善根,大乘之十住已上,是内凡也。法华玄义叁曰:「四教并以外凡為教,内凡為行,圣位為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慧远有二人:一,庐山东林寺慧远,俗姓贾氏,雁门人。初学儒,二十一岁出家,以道安為师,达大乘之奥旨。时襄阳有寇乱,道安散徒眾,远辞而至荆州,将往罗浮,抵潯阳,爱庐峰清静,住於山阴。时有沙门慧永,在西林寺,原為同门。永劝刺史桓伊兴东林寺,使远居之。於是隐士刘遗民雷...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Gṛha,执着於人之鬼名。四鬼之一。大日经疏七曰:「经云鬼魅所着,或云非人所持。智度云着蓑,皆是蘗哩訶鬼所作,以着人不相捨离故以為名,其日月五星等亦以终始相随,故梵语名蘗哩訶,翻為九执。(中略)是执持义。」同Graha。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法慧菩萨摩诃萨。为诸菩萨说是菩萨十住法已。于时十方以佛神力。于一一方。各有十千佛刹微尘等世界。一一佛刹微尘等世界。地皆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震遍震。等遍震。击遍击。等遍击。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起遍起等遍起。是时以佛神力。复雨种种天华云...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696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是时尊者舍利弗。白妙吉祥童子言。善男子。如此妙法住世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如此三毒贪瞋痴故。舍利弗言。善男子。此贪瞋痴住当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此三毒住由如地界故。舍利弗言。善男子。此地界复住几何。妙吉祥言。舍利弗。此三毒地界如无明界故。舍利弗言。善男子。...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579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5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海中娑伽罗龙王宫庄严道场。与大比丘众七千五百人俱。并诸得大智慧菩萨摩诃萨。自十方世界皆来集会。复有百千俱胝那由他梵王帝释及护世等。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誐噜拏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亦来集会。 尔时世尊见彼一切大众来集会已。告娑伽罗龙王言。龙主。观...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 3913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5日十二部经中之九部也。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义章一曰:「小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授记无问自说及以方广。大乘九者,十二部中,除彼因缘譬喻论义。大小各九。」四教仪集注上曰:「别言之,小乘让叁存九,小乘灰断,无方广经,说必假缘,无无问自说。虽有受记,作佛者少。」叁论玄义曰...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元崔氏女子名法珍。后出家為尼。法名弘道。明刻方册大藏缘起,陆光祖序云:「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叁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產鬻儿应之者。圣朝道化宏广,越前朝远甚,岂无胜心豪杰乎!不能倡而成之,而諉以為难。是丈夫之志,不如一女子也。」又冯梦禎序云:「宋元...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台宗於观法,立所观之十种。一、阴境,即色受想行识之五阴也。十境以阴為初,有二义。一现前,一依经。现前者,人受一期果报之身,即是五阴。五阴之重担常自现前,是故為初观。依经者,大品般若言之,声闻依四念处而行道。五阴即四念处所观之境也。又经中多列法门,无非以五阴為首...
《佛学大辞典》 / 109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谓法华经唯谈一乘实相之理于叁...
《三藏法数》 / 1032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印度為佛陀之降诞地,占佛教史上最重要之地位。佛陀释迦牟尼开佛教,距今几何年,东西学者,聚讼纷紜,莫衷一是。其入灭时,则据眾圣点记之说,可知為西歷纪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佛陀成道后四十五年间之行化,以摩揭陀,室罗伐悉底,為中心,而润泽憍赏弥,拘尸揭罗,吠舍厘等中印...
《佛学大辞典》 / 1832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释无着之摄大乘论者。有二本:一為世亲菩萨作,一為无性菩萨作。前之一本有叁译,一為陈真諦译,十五卷,二為隋笈多译,十卷,叁為唐玄奘译,十卷。后之一本,唯玄奘译,十卷。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Suvarṇa rabhāo-ttamendrarājā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諦叁藏云:修跋拏,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鬱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功圆而证得小果,是名决定声闻。 二、退道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中间,为猒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是名退道声闻。 叁、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见声闻之形,引诱小乘,令入大乘,是名应化声...
《三藏法数》 / 236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金色之婆罗华也。又作金波罗华。佛祖统纪五曰:「梅溪集,荆公谓佛慧泉禪师曰:世尊拈华,出何典?泉云:藏经所不载。公曰: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叁卷,云梵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华献佛,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贪欲,二瞋恚,叁无明(又云愚痴),四慢,五疑,六身见(又云我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见,十戒取见。一切诸使中以此十使為根本,故标出為十使,又曰十烦恼,十惑,十随眠。台宗称前五者曰五钝使,后五者曰五利使。依惑性之利钝而分之也。又以见思分别小乘俱舍之义,谓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於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於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為后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Saṁgiti,佛灭后,诸弟子相会,為防止异见邪说,诵佛陀之说法,举各自所闻确实者,结合集成之,為大小乘经典。但经论所传不同,以下顺次大别而记之。第一為小乘经之结集。第二為大乘经之结集。第叁為秘密经之结集。第一小乘经之结集有四期。第一王舍城之结集,第二毘舍离城之结集...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卢舍那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真应相融,一多无碍。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虽远在他方,而恒住此方。身虽不异,而亦非一;同时异处,而是一身。盖佛之体用,与法界同故。混万化而即真,会精粗而一致。圆融无碍,随机教异耳。(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亦云光明遍照。真...
《三藏法数》 / 929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為一切眾生之根本识,第九之菴摩罗识為如来之清净识。菴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之无明烦恼故也。但法相宗以菴摩罗耶识為阿赖耶识之净分,不立為第九识,法性宗则立為第九识。光明玄曰:「菴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之即是佛识。」宗镜录曰:「摩罗净...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贤也。 一、十住,会理之心,安住不动,名之为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叁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三藏法数》 / 28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依时,时即说经时分也。谓如来心冥至道,则混一古今。一念与多劫圆融,本无时分可限。今以无时之时,略显十时,恒演此经。经云:诸佛得菩提,实不计于日。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十时者,一念时、尽七日时、遍叁际时、摄同类劫时、收异类劫时、以念摄劫时...
《三藏法数》 / 728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辨邪伪禅发相,谓修禅之人,于禅定中,或觉自身如缚如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欢喜躁动,忧愁悲思,如是种种邪伪之相,与禅俱发。心若爱着,即与鬼法相应,多失心颠狂。是故修禅定者,于此诸相,即当一心寂静,辨其邪伪,知彼虚诳,不爱不着,则自然灭谢,是为辨邪伪禅发相。...
《三藏法数》 / 193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亦名别体叁宝,出释氏要览) 谓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故名别相叁宝。 一、佛宝,谓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现为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佛宝。(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法宝,谓五时所说大乘小乘经律论藏,是为法宝。(五时者...
《三藏法数》 / 200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本觉,眾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於虚空界,无处不徧,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眾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為觉不觉,在於多劫迷者,本觉熏於内,修治资於外,渐渐觉悟,名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作须陀摩。国王名。译言普明。智度论四曰:「昔有须陀须摩王,持戒精进,常依实语。晨朝乘车欲入园游戏,时有一婆罗门来乞施。王曰诺,待我出还。入园游戏时,有两翅鬼王曰鹿足,自空中飞来,捉王去。至所住山,置於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王问言:汝何以啼如小儿...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若得发心净觉意 彼说最上最殊胜 若得最上殊胜已 常行波罗蜜多行 若行波罗蜜多行 则能随顺此大乘 若能随顺此大乘 则能随顺供养佛 若得随顺供养佛 则得智慧志坚固 若能智慧志坚固 常见彼佛不思议 若常见佛不思议 见佛无去无有住 若得见佛无去住 此法住...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传教大师三藏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6817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5日复次迦叶。南方去此佛刹。过三十千世界。有世界名悦意声。彼土有佛。号无边步迹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现住彼教化利益。 迦叶。若有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闻彼无边步迹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名号。能称念受持者。是人转生得宿命智。获得月轮清净菩萨三摩地。住是三摩地已。所有东...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2112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普遍殿内,坐宝师子之座,与大苾刍众万二千五百人俱,复有菩萨摩诃萨,及百千缘熟所度之众。 尔时妙吉祥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顶礼而白佛言:“世尊!...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 259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Vasumitrā,华严经五十叁善知识中之一,婬女之大善知识也。译言世友。晋华严经云:「復次,南行有城,名庄严,有善知识名和须蜜多女。善财童子往诣其门,见女人,容貌姿美,身出广大光明,遇者得身清净(云云)。」止观二之叁曰:「和须蜜多婬而梵行,提婆达多邪见即正。」 又Vas...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為梵语禪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禪,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禪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禪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身净,谓菩萨断除惑业,身器清净,成无上道,生灭自在,是名身净。(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缘净,谓菩萨为摄化众生,故现种种神通,出没自在,诸缘无碍,是名缘净。 叁、心净,谓菩萨修习梵行,离诸烦恼,于一切法不生取着之心,是名心净。 四、智...
《三藏法数》 / 144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曰斗藪。梵语头陀,或杜多之译。抖擞者,手举物也,又振拂也,鸡犬等起而振其身,亦曰抖擞。法苑珠林一百曰:「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着。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譬為名。」玄应音义十八曰:「斗擞,又作藪。郭璞注方言曰:斗擞举之也。」梵Dhūt...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离菩提障之叁种法门。即远离我心,远离无安眾生心,远离自供养心是也。远离我心者,不由智慧门而求自乐,远离自己贪着之我心也。远离无安眾生心者,由慈悲门拔一切眾生之苦,远离不安眾生之心也。远离自供养心者,由方便门怜愍一切眾生,远离供养恭敬自身之心也。净土论所说。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忍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法。忍者忍可决定此无生无起之空理也。维摩经佛国品曰:「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同注云:「肇曰:忍即无生慧也。以能堪受实相,故以忍為名。得此忍则无取无得,心相永灭,...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於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諦理不能绝之。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為断疑者。唯识论六曰:「云何為疑?於诸諦理,犹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大乘义章六曰:「疑者於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二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為是人為非人等。...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日光喻佛智,谓日光照世,无幽不烛,以喻佛之智慧,无事不了,无理不照,故云日光喻佛智。 二、月光喻菩萨智,谓月之光明,有亏有盈,以喻菩萨虽具智慧,而惑业尚未尽断,则其智慧或亏或明,故云月光喻菩萨智。 叁、星光喻缘觉智,谓星虽有光,其照不远,以喻缘觉之人,虽...
《三藏法数》 / 262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舍利弗為阿罗汉之圣者,尚不捨有漏之依身,故不能免风等之热病。光明文句曰:「虽入有涅槃,犹有果身在,身子风热,毕陵伽眼病。」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叁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囉哦Bāga,染着五欲之境而不离也。例如贪爱贪欲等。唯识论六曰:「云何為贪?於有有具染着為性,能障无贪生苦為业。」俱舍论十六曰:「於他财物恶欲為贪。」瑜伽伦记七上曰:「贪之与爱,名别体同。」大乘义章二曰:「爱染名贪。」同五本曰:「於外五欲染爱名贪。」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
《三藏法数》 / 72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生之一。谓依托无所,忽然而生者。如诸天,诸地狱,及劫初之人是也。俱舍论八曰:「有情类,生无所托,是名化生。如那落迦天中有等,具根无缺,支分顿生,无而欻有,故名為化。」大乘义章八本曰:「言化生者,如诸天等,无所依托,无而忽起,名曰化生。若无依托,云何得生?如地...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上品相好。如华严教主微尘数之相好是也。二中品相好。如观经所说弥陀八万四千之相好是也。叁下品相好。如法华金光明经等教主叁十二相八十种好之相好是也。见观经妙宗钞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涅槃经六举如来使者,於末世弘经,人天依止者四人,谓之人四依:一具烦恼性之人(即叁贤四善根),二须陀洹(即预流果),斯陀含(即一来果)之人,叁阿那含(即不还果)之人,四阿罗汉之人。是内证虽為大乘之菩萨,而外现声闻之相,传法化人者也。其内证之涅槃配於大乘之位次,诸...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弥勒上生经曰:「佛告优婆离:弥勒先於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生,劫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家本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曰:「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伽女村自在天祠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教相与观心也。教相者释迦一代之教法由自己之宗义而分别判断也,观心者观念自宗所立之真理也。如天台宗以五时八教為教相,以一心叁观為观心,乃至如真言宗以显密二教十住心為教相门,以阿字不生為观心。此二门虽通诸宗,而天台一家之发挥,冠於诸宗。止观大意曰:「略述教观门户大...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龙树菩萨以四门判释经论,是曰龙树四教:一有门,谓四阿含经等,说一切因果皆实有者。二空门,谓般若经等,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眾生之情执者。叁亦有亦空门,谓深密经等诸大乘经,说性空相有者。四非有非空门,谓中论等双破有空者。见华严经疏钞六。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来藏者,真如之德名。真如之体性毕竟空寂,不止一切染净之法,如明镜内无一实质,故谓為空。非谓真如之体是无也。大乘止观一曰:「此心性,虽復缘起建立生死涅槃违顺等法,而復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復性自非有。」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言...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依即依止也。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能令众生闻法开解,修行证果,故名人四依。(五品位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五品十信为初依,五品、十信,皆圆教位次也。谓此位之人,观慧明了,达如来秘密之藏,能令众生闻法开解...
《三藏法数》 / 542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罗耶顶大山胜处园林广茂池流皎洁诸大持明游华栖托灵神所居非人所履获果仙通上成就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大声闻所作已办所谓超度一切婆罗凡夫等地。其名曰长老阿若憍陈如。阿说视多。摩诃迦叶。舍利弗。大目乾连。如是等而为上首。复与大菩萨...
《证契大乘经》 /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6965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於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復内调亦為律,外应真则,目之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之光明,重重交彻而不尽,如帝释天之珠网也。药师经曰:「焰网庄严,过於日月。」药师经纂解上曰:「燄谓光燄,网谓珠网,言光明无尽义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判教五时之一。谓佛成道最初在叁七日中说华严经之间也。彼宗所谓前分华严,乃七处八会中之前七会也。然此华严经之说时异说甚多。华严宗之说,如探玄记二曰:「是知此经定是第二七日说。」华严疏钞一上举叁解中,其第二解谓「九会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说,如同学钞一之一曰:...
《佛学大辞典》 / 66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五趣之业与不定业也。一地狱业,為十恶业之上品者。二畜生业,為十恶业之中品者。叁饿鬼业,為十恶业之下品者。四人业,為散善之下者。五天业,散善之上者,感欲界之六天,八禪定业,感色无色界之八天处。六不定业,微善下恶,受业不定者。见成实论六业品,大乘义章七。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宗之极意,於教外别对其机,以心传心,谓之别传,亦曰单传。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等。梁僧传(慧远)曰:「禪宗别传之旨。」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密教之授职灌顶,如上所说二种灌顶中之传教灌顶也。显教於等觉菩萨说之。七卷楞伽经二曰:「得此智已,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乃至善慧及以法云。诸有所作,皆悉已办。住此地已,有大宝莲华王。眾宝庄严,於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於小乘律,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律,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律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五种交杂之禪也。对一味禪而言。即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之五种。禪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外光明,谓日月星光及火珠灯炬等光,皆能破除昏暗,是名外光明。 二、法光明,谓随其所闻之法,观察修习,皆依法则;因此明心见性,破除愚痴之暗,显发本觉妙明,是名法光明。 叁、身光明,谓诸佛、菩萨、二乘及诸天等,身皆有光,亦能破暗,是名身光明。(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124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华严经入法界品之末会善财童子先於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值诸知识而闻说法。其知识之数,旧华严列四十四人,合文殊為四十五人,新华严加后之知识九人,而列五十四人,加文殊则总為五十五人。今举南询之智识,故除文殊,又,第五十番知识德生童子与...
《佛学大辞典》 / 159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出家乐,世间之人,多诸惑业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此苦也。二远离乐,為色界初禪天之乐。初禪能远离欲界之爱染烦恼,生禪定之喜乐也。叁寂静乐,為二禪天之乐。二禪离初禪寻伺之散动,澄心寂静,发深妙之乐也。四菩提乐,成无上道,於法界得自在之法乐也。五涅槃乐,离生死之苦,...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曰:「尔时四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於未来世,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山林旷野,随所至处流布之时。若彼国王於此经典,至心听受称嘆供养,(中略)以是因缘,我护彼王及诸人眾,皆令安稳远离忧苦,增...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于是等行菩萨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发行大乘?” 尔时世尊以偈答言: 菩萨不坏色,发行菩提心, 知色即菩提,是名行菩提。 如色菩提然,等入于如相, 不坏诸法性,是名行菩提。 不坏诸法性,则为菩提义, 是菩提义中,亦无有菩提, 正行第一义,是名行菩...
《思益梵天所问经》 / 姚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2358字 / 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4日涅槃经六说眾生信解大乘教典,於熙连河沙与八恒河沙之诸佛所闻法之功德。道绰之安乐集上明此中初之熙连河沙及叁恒河沙发心曰:「如涅槃经云:佛告迦叶菩萨:若有眾生於熙连半恒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於恶世中闻是大乘经典不生诽谤。若有於一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為叁:一、欲界,有婬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婬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為身体,谓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禪...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五见之一,於身执实我之邪见也。梵云萨迦耶达利瑟致Satkayadrṣṭi,萨婆多宗译曰有身见,经部宗译曰怀身见,又译偽身见,大乘作移转身见,又作不实移转身见。常略之而云身见,皆是就所缘之法谓為身见也。若就能缘之迷情,则云我见。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Asaṁga,一作阿僧佉。无着菩萨之梵名。為法相宗之祖。婆藪槃豆传曰:「既得大乘空观,因此為名,名阿僧伽,阿僧伽译為无着。」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阿僧伽:阿此云无,僧伽此云着,短声呼之。若长声呼之,即云眾。旧云僧佉,讹也。」叁藏法师传叁曰:「城西南五六里,有故伽蓝,是...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真如性体,广博无量,犹若虚空,有斯十义也。 一、无障碍义,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 二、周遍义,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处,无不周遍也。 叁、平等义,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四、广大义,广大者,谓真如性...
《三藏法数》 / 291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涅槃旧译灭度。新译圆寂。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之义也。即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极之果德也。就此中所谓离生死之苦而言之,贤圣命终,為圆寂,即入於涅槃。宝积经五十六曰:「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宗轮论述记曰:「无上法王,久入圆寂。」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暱缚。...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论云:若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毕竟得生安乐国土,成就种种功德庄严,获此二种世间清净。(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一、器世间清净,谓世界如器,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故名器世间。谓彼安养国土,广大无边,如太虚空,清净光明,如日月轮,具足珍宝庄严,是名器世间清净。...
《三藏法数》 / 203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求财不遂,求财不遂者,谓犯戒之人,既违佛制,梵行全亏,所求赀财,皆不遂意也。 二、设得衰耗,设得衰耗者,谓犯戒之人,既缺净行,纵使苦求所得赀财,福薄难消,悉皆衰耗也。 叁、众不爱敬,众不爱敬者,谓犯戒之人,威仪既缺,细行全无,众所憎嫌,而不爱敬也。 四、...
《三藏法数》 / 17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烦恼者,谓见、思无明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由此烦恼,随逐众生,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识者,藏有含藏之义,即第八识也。) 一、不定地随眠,不定地,即欲界也。谓欲界散乱,不修禅定,以散乱故,眼等诸根烦恼,随逐不舍,故名不定地随眠。 二、定地随眠,定地,即色...
《三藏法数》 / 101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為根。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為意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洞山良价禪师為广接上中下之叁根而开五位。其法借易之卦爻而来。先以阴阳之爻如图相对。(-)正也,体也,君也,空也,真也,理也,黑也(--)偏也,用也,臣也,色也,俗也,事也,白也。取离卦回互叠变之而為五位。先言变叠之次第,则离卦如,第一重之,则為重离卦,第二取重...
《佛学大辞典》 / 103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译无量寿Amitāyus,二译无量光Amitābha,叁译甘露Amṛta,密教称阿弥陀佛為甘露王,其大咒称十甘露明者是也。菩提心义九曰:「此佛亦名无量寿佛,梵云阿弥陀喻丽,又云阿弥陀婆耶没駄,此云无量光明佛。」因之以此叁名如其次第為法报应叁身之称号。但此為密教之说。显教唯取初之...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于去来今照了无碍,是大那伽;如佛之教,所作已办弃大重担,获于己利,已断流转生死有苦,以正智力,善知众生心之所趣——如是大声闻众,长老...
《大乘显识经》 /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诏译 / 5230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9日一卷,唐不空译。举种种譬喻,说如来藏之义,如来藏者眾生烦恼之中具如来法身之德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 《大方广如来藏经》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叁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叁种德,故名叁般若。 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
《三藏法数》 / 302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智德,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眾生所具之缘因至於佛性果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 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 又一、性德,本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以譬犯罪之比丘。比丘犯四重罪,则既断比丘之生命,与死尸均也。智度论二十二曰:「眾僧大海中,结戒為畔际。若有破戒者,修不在僧眾。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金光明文句叁曰:「此则佛海死尸,华园烂肉,此四重人,应须懺悔除灭业障。」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是时杂类众生。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悭妒等心。各各唯有善心慈心安乐之心。犹如父母兄弟姊妹。当于是时一切众生得如是等心行安乐欢喜踊跃遍满诸根。无复寒热及以忧愁。如是一切众生乐心具足。不闻高声及诸大声。复此大地平正如掌琉璃所成。化出种种深广妙池。七宝为砌金沙布底。八功德...
《大乘同性经》 /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耶舍译 / 9262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詮表义理之具也。实相本离文字,但不假文字,不能詮实相,故文字者乃法身之气命也。法华玄义五曰:「文字是法身气命,读诵明利是圆家数息。」维摩经观眾生品曰:「言语文字皆解脱相。」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智慧之相貌。谓佛之光明也。佛之光明,為佛智显於外之相貌也。净土论註下曰:「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 又起信论所说六尘相之一。於叁细中第叁境界相,起妄心智用,而分别可爱不可爱之境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之妄惑,分现行与种子及习气叁者,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舍利弗既断瞋惑之种子,而动则怒气如摧,是瞋惑习气尚存之现证,叁乘中声闻全不断之,缘觉稍侵害之。佛全断之。述记二末曰:「言习气者,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离贪欲,婬欲也。法华经普门品曰:「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四十二章经曰:「离欲寂静,是最為胜。」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真諦叁藏依金光明经而立叁轮教:一、转法轮。佛成道后於七年中转小乘四諦之法轮而说空。二、照法轮。七年后说诸部之般若而明空,以空照有,故名照法轮。叁、持法轮。叁十年后说解深密经等,双说空有,持转照之二轮,故名持法轮。见华严玄谈四。 又叁轮之嘉祥依法华经信解品而立叁...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此非据戒之项目数,乃就戒之特质而区分之也。一作持戒,二止持戒,戒之所以成立,在於防止恶行,称為止持戒者,即以戒本所列者為根本。止恶之理想在於作善,教以积极的行為者,亦名為戒,此為作持戒。如半月说戒,叁月安居之规定是也。 又一出世间戒,沙弥之十戒,比丘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47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以有漏智次第断下地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地,比较下地与上地,下地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地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地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地故也,断有顶地...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与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了本生死经,稻秆经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佛為授行者记别,照行者身之光明也。智度论叁十叁曰:「诸佛法欲与眾生授记,先微笑,无量光从四牙中出,所谓青黄赤白绿紫等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身口意之造作也。又,内心之趣於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叁本曰:「内心涉境,说名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八曰:「起作名行。」法界次第上之上曰:「造作之心,能趣於果,名為行。」玄义叁下曰:「夫行名进趣,非智不进。」 又从有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於叁世也。...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翻即翻转之义。叁染者,谓苦、惑、业也;以其皆能染污本性,不得清净故也。叁德者,谓法身、般若、解脱,皆具常乐我净之德,名为叁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常也,离生死苦乐也,自在谓之我也,惑尽谓之净也。) 一、翻苦身成法身德,谓于生灭无常之身,...
《三藏法数》 / 28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色法。质碍之法。小乘俱舍,五根,五境,无表色之十一法也。大乘法相,五根,五境,法处所摄色之十一法也。二心法。虑知之法。俱舍心王一与心所法四十六之四十七法也。大乘心王八与心所法五十一之五十九法也。叁非色非心法。俱舍不相应法之十四法也。大乘不相应法之二十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譬逆缘即顺缘也。大方等如来秘密藏经下曰:「迦叶!假有人天坠堕於地,堕大地已,还依大地而得起住。如是!迦叶!是眾生等,於如来所,生不善故,堕在恶道。堕恶道已,还缘如来,速得出离。云何名為缘如来?於如来所生慇重心。」大庄严经论二曰:「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得...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叁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曰增上。」观经玄义分曰:「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為增上缘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涅槃经叁十一曰:「是故涅槃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大乘同性经下曰:「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唯识论十曰:「自性身唯...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玄奘叁藏在印度造。世不传。慈恩寺传四曰:「时法师欲往乌荼,乃访得小乘所製破大乘义七百颂者。(中略)备得其旨,遂寻其谬节,用大乘义而破之,為一千六百颂,名破恶论,将呈戒贤法师。」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如圆觉经,长行文中,佛为普眼菩萨说四大和合,各离之相,文义甚长,至于重颂,则以四句,收摄多义。偈云: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等是也。(长行者,经之散文;重颂者,经之偈文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
《三藏法数》 / 381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台家所立之叁身也。法报应之名,法华论取之,是开真合应之叁身也。开真者,法与自受用及报之二。合应者,应中合他受用与报之胜应也。一、法身,中道之理体也,本有之叁千也。二、报身,报因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二分之,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為自受用报身。对於初地已上菩萨应现...
《佛学大辞典》 / 740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Anuṣṭubh,数经论之文字充叁十二也。华严疏钞二曰:「颂,总有四种。一名阿耨窣都婆颂,此不问长行与偈颂。数字满叁十二,即為一偈。」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林或安普菴像於佛殿背后,普菴為临济十二世之孙,牧菴忠禪师之法嗣,名印肃,号普菴,宋孝宗乾道五年入寂。初,师振化於袁洲之南泉山,道场之盛甲於天下,没后有灵,凡有祷者,其应如响。元朝加赠大德慧庆之号,因之号曰慧庆禪师。后元仁宗延佑年中南康沙门宗[王忽]相姑苏城西五...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菩萨悲智并运,万行满足,其于寿命受生等事,故得自在无碍也。 一、寿命自在,谓菩萨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不为长,促一念不为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而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是为寿命自在。 二、生自在,谓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
《三藏法数》 / 29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对随缘真如之称。真如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故曰不变真如,即本性之真心常住之佛性也。此不变之体,随缘生叁界六道之相,谓之随缘真如。权大乘不许真如之缘起,故不立随缘真如之义,实大乘於真如立不变随缘之二义,所以明不变之真如造作有為之万法者。金錍论曰:「万法是真如...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智慧之别名。佛地论一曰:「有义明者以慧為性,慧能破闇故说為明。有义无碍善根為性,翻无明故。」大乘义章十四曰:「知法显了故名為明。」 又真言之别名。真言能破烦恼之闇,故云明。又由口说云真言,由身现云明。又佛放光明於光中说故云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二千人俱。其名曰庄严菩萨。师子游戏菩萨。不动光菩萨。欢喜无垢光菩萨。日光焰菩萨。甚深离垢菩萨。莲华相菩萨。师子智菩萨。金色相菩萨。梵天音菩萨。师子慧王菩萨。无垢金光菩萨。微妙色身菩萨。...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诏译 / 3670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与末那识Manas及第八识也。末那為意,意為思量之义,无始已来无间断,了别第八识,思量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故名意识。此识為识体意,故名意识。前之第六识以此意為所依,故名意识。因而為别二识,存梵名也。是為一切眾生妄惑之根本。第八识,即阿赖耶识也,译曰...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二说:(一)无畏叁藏禪要曰: 「一、菩提心不可退,有妨成佛故也。 二、不可捨叁宝而归依外道,是為邪法故也。 叁、不可毁谤叁宝及叁乘之教典,背佛性故也。 四、於甚深之大乘经典有不通解处,不可生疑惑,非凡夫之境故也。 五、若有眾生,已发菩提心,则不可说使退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 1046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甘露為涅槃之喻,得涅槃而灭生死,谓之甘露灭。维摩经佛国品曰:「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同註:「肇曰: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天台之维摩经会疏二曰:「见四諦理,名得甘露。正习俱尽,故名灭也。」止观辅行一之二曰:「见无諦理,离生死法,名...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寄位修行相,谓善财初见文殊,寄十信之位,智明生信,发菩提心,依此而起净行,参诸善友,修远离法,见诸法空,顿圆自性,发足南行,顺智光明,是名寄位修行相。(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
《三藏法数》 / 505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大是心体,大即常也,遍也,体即心体也。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不变不迁,无外无际。故云大是心体。 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也。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此心轨持含摄。故云方是心相。 叁、广是心用,广即包博,用即业用也。谓此心业用,广...
《三藏法数》 / 331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复告迦叶:“一切言说咒术记论,如来所说为一切本。”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其义云何?” 佛告迦叶:“初现半字为一切本,一切咒术言语所持真实法聚,童蒙众生从此字本学通诸法,是法非法知其差别,是故如来化现字本不为非法。”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字本?”...
《佛说大般泥洹经》 /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 1871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9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大城普妙宫殿。为欲化导无量众生。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等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皆共恭敬周匝围绕。瞻仰世尊身心不动。时彼众中有大菩萨。名文殊师利。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闻如来有大...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 3611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言六根如其次第,对於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境,而生见闻嗅味觉知之了别作用者。為大小乘通说之法门,位於大乘所说八识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称為前六识。此六识在欲界,六识皆有,在色界之初禪天,有眼耳身意之四识,无鼻舌之二识,又第二禪天以上...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Māṣa,又作摩沙。金宝名,比丘盗五磨洒,则当波罗夷。慧琳音义六十曰:「是西方市金宝之名也,其金一丸如梧桐子许大,名一磨洒。以东西两国通货价直约之,可直此方铜钱八十。其五磨洒计当四百。彼国土法,偷盗财物,计当五磨洒者,罪当永弃送於山林,任其生死。若盗一二叁四磨洒,...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為修道。然小乘之曇无德部,成实谓十六心為见道。是台家四教仪等所说也。成实论与大乘义章对比,则成实以无相行為见道,不敢如俱舍别观四諦之十六行相,但以无相之一行相断见惑為见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云门垂语云:人人尽有光明在,看时不见暗昏昏,作麼生是诸人光明?自代云:厨库叁门。又云:好事不如无。」见碧巖八十六则,种电钞九。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当转法轮,当转法轮者,谓如来出世,既成道已,当转法轮,度脱有情,饶益一切。如转四谛法轮,先度五比丘等是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五比丘者,一阿鞞、二跋提、叁拘利、四陈如、五迦叶也。) 二、与父说法,与父说法者,谓如来既成道已,惟念父恩最重,...
《三藏法数》 / 434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阿弥陀佛十二光之一。佛之光明能破一切眾生无明之闇,故名智慧光。讚阿弥陀佛偈曰:「佛光能破无明闇,故佛又号智慧光。」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八正道之一。身口意之叁业清净,离一切之邪妄也。净土真宗以他力之念佛為往生之正业。教行信证行卷曰:「称名则是最胜真妙正业,正业则是念佛。」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文殊八大童子之一。即无垢光菩萨,密号曰离尘金刚。显文殊之空智,无垢而放光明。為叁髻童子形,黄色,左持未敷莲,右捧宝鉢,安於脐下,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於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於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於弥勒菩萨,身復本形在於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眾,结集八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叁无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為虚空,二无為虚空也。凡现於无色像所者,是有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為虚空也。有為虚空者有分限,有生灭,属於眼识之所见。因是称此為空界之色,為五蕴中色蕴之所摄,六大中空大之所摄。是有為无常也。无為虚空者,无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
《佛学大辞典》 / 51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说金耀童子经,一卷,赵宋天息灾译。婆罗门之一子,身有光明,少有净信,后从佛出家,佛说其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 《佛说金耀童子经》智慧之光明,譬如月也。唐华严经八十曰:「如来智月出世间。」 又(人名)梵名若那战达罗Jñānacandra,译曰智月。唯识十大论师之一。护法菩萨之门人。见唯识述记一本。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观音之本地,乃既开正觉之正法明佛也。為济度眾生,今现菩萨之身,又於未来现成佛之相焉。伽梵达摩译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於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眾生故,现作菩萨。」法华嘉祥疏十二曰:「观音叁昧经...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金光明经,单云金鼓。最胜王经云金光明鼓曰:「金光明鼓出妙声,徧至叁千大千世界。能灭叁涂极涂罪,及以人中诸苦厄。」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轮有二义,一运转,二摧碾。谓佛菩萨转于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对诸位次也。 一、铜宝轮对十住位,铜似金色,不具金用。虽无铁之粗垢,而犹有查滓,若炼磨攻治,则能成诸器皿,济用于世。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如离粗垢,于四十一品无明之惑未能尽断,如铜之...
《三藏法数》 / 783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极乐世界之异名。平等觉经曰:「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至无量光明土,供养於无数佛。」教行信证五曰:「谨案真佛土者,佛者则是不可思议光如来,土者亦是无量光明土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净土论所云:得往生於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為配於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眾门,叁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為生彼...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以名大乘甚深之经典,护持忆念,不滥开演者。法华经序品曰:「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敬菩萨法,佛所护念。」阿弥陀经曰:「汝等眾生,当信是称讚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无量寿佛一一之相好,有八万四千之光明。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復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捨。」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轮者转生之义,真言一一文字从一字转生多字,故云字轮。大日经疏十四曰:「所谓字轮者,从此轮转而生诸字也。轮是生义,如从阿字一字即转生四字。谓阿轮,阿剎罗是不动义,不动者所谓是阿字菩提心也。如毘卢遮那住菩提心体性,种种示现普门利益,种种变现无量无边。虽如是垂迹无穷...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名谓先陀婆,四实谓水、盐、器、马。如是四法,皆同此一名,此是大王密语。经云:譬如大王告诸群臣,先陀婆来。有智之臣,善知此名。若王心欲水时,口索先陀婆者,智臣善知王意,即以水奉之。索后叁物,亦称先陀婆。智臣即以叁物随意奉之。以譬如来密语,甚深难解,诸大乘经亦...
《三藏法数》 / 456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王舍城中。有二童子。一姓婆罗门。一姓刹帝利。其刹帝利童子。名曰寿命。是二童子。从王舍城出。于其路左。共为戏剧。彼寿命童子。久发正信。婆罗门童子。不具正信。乃谓寿命童子言。我闻世尊先说。善贤长者妻当生子。其后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现于人中受天胜福。乃至最...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3737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7日一煗法,总相念住后念所生之善根,名煗法。有下中上叁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諦修苦空等十六行相之位也。煗者,圣火之前相,圣火譬见道之无漏智。其圣火将生之前相,略兆暖意之位也。入此位,虽退堕所得之煗法,或断善,造无间之业,堕於恶道,然流转不久,必到涅槃。二顶法,煗法上...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性相门分别因果之相,因分六种,果分五种:一、异熟果,以恶业招来世叁恶之苦果,以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苦乐之果性,皆為无记,与业因之善与恶之性异,故曰异熟果。自六因中之异熟因而来。二、等流果,依前之善心而转生后之善心,依前之恶心而益生后之恶业,依前之无记而生后之...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智者之说,玄义,文句,止观谓之叁大部。荆溪悉為之作疏记。观经疏,光明玄,光明疏,观音玄,观音疏谓之五小部。四明皆為之作疏记。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天乐,修十善者,生於天上,受种种之妙乐也。二禪乐,修行之人,入诸禪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得寂静之悦乐也。叁涅槃乐,离生死之苦而证涅槃,究竟得无為安稳也。见宝积经一百一。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无相之法身加持而作种种之声字,种种之声字成无相法身,故谓之不思议真言相之道法。大日经二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同疏七曰:「佛说不思议真言相道法者,如声闻法,解脱之中无有文字,而维摩詰不离文字说解脱相,故名不思议解脱。今此字轮亦尔,即以无相法身作种种声字,...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於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略名法身。佛叁身之一也。佛身如法性周徧十方,有无量无边之相好庄严,以无量之光明,无量之音声,度十方无量之法身菩萨,谓之法性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者法性身,二者父母生身。是法性身满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色像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无量音声,听法眾亦满虚空。」...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本毗尼藏,梵语毗尼,华言律。谓为律师者,必本于毗尼,讽诵通利,句义辩习,文字不忘,然后可以教授于人,所以称之为律师也。 二、坚持不杂,谓为律师者,当怀惭愧,坚持法律,于毗尼藏所有文句义疏,悉皆通达;若有问者,次第而答,不相杂乱,所以称之为律师也。 叁、受...
《三藏法数》 / 186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名,十八圆满,是报身佛之依持圆净也。一色相圆净,光明徧照无明世界,色相周徧也。二形貌圆净,妙饰界处各各形貌殊胜也。叁量圆净,大城无边不可量也。四处圆净,出过叁界所行处也。五因圆净,世出世之善根自功德而生也。六果圆净,清净自在唯识之相也。七主圆净,如来所镇,恆...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菩提迴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也。二眾生迴向,愿回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眾生也。叁实际迴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為之涅槃也。大乘义章九曰:「迴向不同,一门说叁:一菩提迴向,二眾生迴向,叁实际迴向。」修懺要旨曰:「修迴向者,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他,回因向果。」华严大疏...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以摩多体文四十七言(又四十九言),為本而生之文字有十八章,载於悉曇字记。寄归传四曰:「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转成一十八章。总有一万餘字,合叁百餘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放当死之鱼介,施食施法之池也。本依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之缘,天台智者始立此法。佛祖统纪叁十叁曰:「放生,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缘起也。智者买断[竺-二+扈]梁,悉罢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计詡狱中之难,报修善堂上之恩,此显验也(此叁事并见智者纪)。唐肃...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华严,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如来出现于世,初说此经,而后演说渐顿诸法者,盖大小渐次诸教,皆从此华严性海流出故。此经能统摄该括以为诸教之本也。 一、为开渐之本,开谓开设,渐即渐次,即叁乘之教也。佛初说华严根本一乘圆教,诸大菩萨信解证入如来智慧。时有叁乘权浅之机,...
《三藏法数》 / 32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半字,悉曇章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者。二、满字,餘章之文字语法具足者。 又(杂语)僧之实名,以二字為古实,故僧名谓之二字。师弟之契,书实名奉师,谓之呈二字。又称他人之实名。敬其人,则分二字曰上某字下某字而呼之。后拾遗往生传曰:「须以今生结缘之力,必為当...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叁光天之一。星天也。即明星是。谓為虚空藏菩萨之化现云。法华文句曰:「普光是明星天子,虚空藏应作。」嘉祥法华义疏二曰:「普光天子者谓星天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闼婆城庄严 愚人贪爱富亦然 不知是妄生耽着 百种苦求于财富 得已极苦逼于身 王官水火散坏时 智者岂生于爱着 妻子眷属随所爱 广作诸罪当破坏 极重过失不觉知 智者于身不生着 悭吝者求财富时 父母亦不生尊重 妻子眷属返憎嫌 一向常...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2450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解脱者叁昧之异名也,叁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於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繫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断感业曰子断,离苦果曰果断,有餘涅槃之阿罗汉,断子缚而未断果缚也。涅槃经二十九曰:「解脱二种:一者子断,二者果断。」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过去有王,名金龙尊。以微妙章句,讚嘆叁世诸佛,且夜梦金鼓,闻深妙之声,依此因缘,当来值释迦佛与二子金龙金光皆发愿受记别。依此发愿,於今世為信相菩萨,是金光明经之发起眾也。见金光明经讚叹品。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修菩萨行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邪正之法,无不闻知,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知烦恼助,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知自身及诸众生所有一切烦恼之惑,皆能资助业因,而受当来果报;故求出离,而不为所惑也。 二、知清净助,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悉知一切清净梵行,皆能...
《三藏法数》 / 569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切眾生所有之心也。起信论曰:「摩訶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义。所言法者,谓眾生心。」眾生心有真妄二者,依严家则以真心為大乘之体,即如来藏心也。义记上曰:「眾生心者出其法体,谓如来藏心。」依台家则以妄心為大乘之法体,所谓介尔阴妄之心是也。依相宗...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神即神通,变即变化也。 一、说法神变,谓如来无碍大智,知诸众生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或以声闻、缘觉之法及以大乘之法而得解脱,如是知已,则现一切神变而为说法,是名说法神变。 二、教诫神变,教即教诲,诫即警诫。谓如来教诸弟子,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
《三藏法数》 / 256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普华幢天子复白佛言。世尊。今此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为久近耶。佛言天子。此妙吉祥菩萨过于无量无边殑伽沙数劫。已发菩提心。天子。我今为汝及诸大众。略说其一。是时普华幢天子白佛言。世尊。愿为我等一切众会。如理宣说。佛言天子。过去度如微尘数劫。尔时此娑婆世界。...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4327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一,一切眾生心识之神本,神本者神髓根本也,般若明一切眾生心识之实相,故称心识之神本,是实相般若也。新译经言能出生一切诸佛法一切菩萨解脱法是也。二,一切国王之父母,般若生王慧解之心,故称国王之父母,是观照般若也,新译经言能出生一切国王无上法,一切眾生少离法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称其经胜於他经,曰经王。即经中之王也。法华经药王品曰:「如帝释於叁十叁天中王,此经亦復如是,诸经中王。(中略)如佛為诸法王,此经亦復如是,诸经中王。」法华嘉祥疏九曰:「言经王者,此经於今昔权实开合自在,故称為王。又独一无二,亦是王义。」最胜王经一曰:「金光明妙...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由烦恼即菩提之理而立之言。诸法无行经下曰:「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於是叁事中,有无量佛法。若有人分别,贪欲瞋恚痴,是人去佛远,譬如天与地。」智度论六引此文曰:「婬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此叁事中,无量诸佛道。」冰之性即如水,贪瞋痴叁毒之性即法性真如也。是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56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
《佛学大辞典》 / 489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华严经乃世尊成道最初集高位菩萨最上之说法,犹如日出东天时,先照高山,是谓之高山顿说。高山譬菩萨之机,顿说谓不歷次第阶级顿说大乘之法也。玄义一上曰:「虽高山顿说不动寂场,而游化鹿苑。」八十华严经五十如来出现品曰:「譬如日光出现时,先照山王次餘山,后照高原及大地,...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Potalaka,又作补陀落伽、逋多、逋多罗、补怛洛迦、布呾洛迦、补但落迦、补陀落。山名。译作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在印度之南海岸,為观音之住处。其山形為八角。旧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於此南方有山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同探玄记十九曰:「光明山者,彼山树华常有...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经。 二、最胜修多罗,...
《三藏法数》 / 1000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菩萨以圆融中道之妙观,通入常住之实际理地,故立此立此十门。一、慈悲普,菩萨於一念中,徧观十界之善恶苦乐,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使眾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二、弘誓普,菩萨於四諦之境,发弘誓愿,若见苦諦逼迫楚毒之相,则缘此起誓,故言未度者令度。若见集諦迷惑...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在福建福清县西二十餘里。其山多產黄檗,故名。唐贞元五年,正干禪师开创此山,建立一宇,名云般若堂。其后歷八年,大闢堂宇,改号建福寺。寻希运禪师住山,黄檗之名顿显。自后遂為临济一派之大道场,宋代最盛,几阅星霜,渐即零落,明洪武二十叁年,莆阳心鑑周公為檀越,请大休禪...
《佛学大辞典》 / 37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欢喜王菩萨弥勒菩萨妙吉祥菩萨。并六十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等。在大众中而为上首。合掌恭敬咸白佛言大悲世尊。我等今者得闻如是微妙胜法。于彼未来坚固守护。教诸众生发无上慧。于此胜法如说而行。远离诸恶不生憍慢亦不贡高。无有谄曲爱憎之心。于彼自他怨亲之境悉皆平等。于诸...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宝轮大师赐紫沙门金总持等奉诏译 / 4154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佛告天子。此妙吉祥菩萨从是已后。复于七十二殑伽沙数佛世尊所发菩提心。最初有佛。名尸邻捺啰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于彼佛所发菩提心。其后有佛。名宝光行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莲华上变化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清净宝吉祥。出现世间。其后有佛。名无边宝...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357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四方四维八方之清风也。观无量寿经曰:「八种清风从光明出。」同传通记曰:「八种清风者,今家无判。天台云:八种清风者,彼处实无时节,若寄此八谓除上下餘四方四维,故云八,亦可以对八卦也。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华严宗所立五教中第二為大乘始教,此始教,分空始教,相始教之二,詮般若叁论等诸法皆空之理者為空始教。建立深密瑜伽等诸法者為相始教。俱為大乘之初门,故谓為始教。起信论义记上曰:「一、随相法执宗,即小乘诸部是也。二、真空无相宗,即般若等经,中观等论所说是也。叁、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莲华游戏天子与十千天子。皆来供养世尊及文殊师利菩萨。各持上妙名华。优昙钵罗华。青色莲华。白色莲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发恭敬心。种种语言欢喜赞叹世尊文殊师利。不好世乐超出三界。心无烦恼亦无诸恶。语言真实甚深真实。法界吉祥。真实吉...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诏德等奉诏译 / 4231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梵语菩提,新译曰觉,旧翻曰道。道者通之义,佛智圆通无壅,故名之為道。道有叁种:一声闻之所得,二缘觉之所得,叁佛之所得。今為佛所得之无上菩提,故云佛道。法华经序品曰:「恆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同方便品曰:「是诸世尊,皆说一乘法,化无量眾生,令入於佛道。」...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凡解真言分字相字义二段,以初释字相后解字义為法。字相之释,通於显教,字义之释,為密教特有之深义,例如释阿字為无,非,不,是字相也,又如释訶字是因缘之义,是字相也,如释阿為本不生之义,訶為因不可得之义,是字义也。而不可得即阿字本不生之义。故无论如何之字,入之於阿...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论云:菩萨为成就六度,故决定应行六事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一、供养,供养者,谓因成就檀度,故兴供养。若不长时供养叁宝,则檀度不得圆满也。(梵语檀,华言施。叁宝者,佛宝、法宝、僧...
《三藏法数》 / 31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能变能易,故名变易,变易化死,名為变易。此通於大小。叁真证之法身,隐显自在,能变能易,故曰变易。变易非死,但此法身未出生死,犹為无常死法,所随变易身上有其生死...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亲之净土论,观察弥陀之净土,明二十九种之庄严。其中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净土之正报,即眾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 依报十七种者:一清净庄严,胜过叁界有漏之秽土而无漏清净也。 二量庄严,究竟如虚空无边际也。 叁性庄严,依正道之大慈悲无漏之善根,随顺...
《佛学大辞典》 / 772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卷,刘宋智严宝云共译。文殊师利以神通力,与[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养佛。集一切菩萨还祇园。请转不退之法轮。佛因说罗汉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之密语。眾会惊疑。文殊释之。其他有菩萨之密语,佛之解释,菩萨之讚偈等。法华部之摄。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于四圣谛,心生颠倒,恒处轮回不能免离,说此真实四圣谛法。” 文...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 2823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离除业障得清净心。佛告文殊师利。要离恶业当学一切法了知诸法。分别心生虚妄不实。空智现前业障自除心得清净。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妄想颠倒。贪嗔痴三为因。造杀盗淫业无量无边。堕落诸趣轮回生死。受大苦恼无有休息。业障...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诏译 / 429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作是念。何因缘故佛今现大神通未曾有事庄严佛刹。当问如来应正等觉决所不了。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即以右膝跪莲华上。曲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欲请开晓愿垂听许。佛告弥勒。汝有所疑恣汝所问如来应正等觉当为除断。弥勒菩萨摩诃萨蒙...
《证契大乘经》 / 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656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周梦顏着。是书凡四种。印光法师曰:「安士先生,姓周,名梦顏,一名思仁。江苏崑山诸生也。博通叁教经书,深信念佛法门。弱冠入泮,遂厌仕进。发菩提心,着书觉民。欲令斯民先立於无过之地,后出乎生死之海。故着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欲海回狂。良以眾生造业,唯此...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奢摩他,华言止,即禅定也。 一、不放逸,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二、庄严大智,谓修禅定,既得离诸散乱,则本性寂静之慧,自然照朗,内外洞彻,于诸佛法,无不通达;此之智慧,非定不发,是为庄严大智也。 叁、得自在,谓修禅定,能灭...
《三藏法数》 / 144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普妙宫中。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恭敬围绕。瞻仰尊颜身心不动。尔时文殊师利菩萨。于大众中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一切众生根性差别欲乐不同。如来一音随类演说。种...
《大乘百福相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2949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诸佛之光明,神变不测,离分别之相。故称神光。讚阿弥陀佛偈曰:「神光离相不可名,故佛又号无称光。」止观一之二曰:「弥陀佛放神光现月盖门。」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為戒者。叁摄眾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眾生為戒者。是华严梵网占察瓔珞等经,瑜伽唯识等论所说。此叁者积聚,故云叁聚。戒有大小,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為小乘戒,十重四十八轻戒叁聚戒等為大乘戒。又有在...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涅槃时示於阿修罗等之奇瑞也。涅槃经一曰:「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其光明曜覆诸大会,令彼身光悉不復现,所应作已,还从口入。时诸天人及诸会眾阿修罗等,见佛光明还从口入,皆大恐怖,身毛為竪,復作是言:如来光明出已还入,非无因缘,必於十方所作已办,将是最后涅槃之...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贤者舍利弗问分耨文陀尼弗:“云何菩萨摩诃萨乘于摩诃衍?” 分耨谓舍利弗:“唯,贤者!菩萨摩诃萨于是行般若波罗蜜,乘檀波罗蜜亦复不得檀波罗蜜,亦无菩萨,不见受者有所得也,亦无所获也,乘檀波罗蜜则谓菩萨摩诃萨;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光赞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84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5日有五种(一)金光明经所说。一理法身,本觉之理性,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眾生,為无明隐没,在诸佛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為理法身。二智法身,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金光明经曰:「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色界之四禪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也。四禪定者,第一初禪定(新译云初静虑次下同),得生於初禪天之禪定也,此定具寻与伺之二心所,喜与乐之二受。第二第二禪定,得第二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无寻伺,但有喜乐之二受。第叁第叁禪定,得第叁禪天生果之禪定也,此定但有乐受。第四第四...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是四卷略出经之元经也,初自金刚智叁藏金刚顶经大瑜伽教王经百千颂中略出,题曰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為四卷。世谓之四卷略出经,收于近世藏经中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十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曰:「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為十?一者敬礼诸佛。二者称讚如来。叁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随喜功能。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灭尽定四名之一。大乘义章九曰:「无心定者,偏对心王以彰其名,心识尽谢,故曰无心。离於有心分别散动,名无心定。」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王舍城中有一菩萨,名信相(最胜王经曰妙幢),一时作是思惟:何因?何缘?释迦如来寿命短速,方八十年耶?復更念如佛所说,有二因缘,寿命得长:一,不杀。二,施食。而我世尊於无量百千万亿那由陀阿僧祇劫修不杀戒,具足十善,饮食惠施,不可限量,乃至以己身骨髓肉血,令飢饿眾...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於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為衣也。二、叁衣,又曰但叁衣。但着僧伽梨,鬱多罗,安陀会之叁衣,不用其餘长衣也。已上二者,属於衣服。叁、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餘食。午前中...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於小机说罗汉之道。為小乘,以对於大机说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是故不於声闻人中说摩訶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无量寿经所说十二光佛之第五佛。十二佛者,皆讚嘆无量寿佛光明之德之名也。慧远疏曰:「此光胜餘,名燄王光。」讚弥陀偈曰:「佛光照曜最第一。故佛又号光燄王。」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直心,直心者,谓心常质直,离诸谄曲,能行正法,即是菩提之心也。 二、深心,深心者,谓于正法,心生深信,而复乐修一切善行,即是菩提之心也。 叁、大悲心,大悲心者,悲即悲愍,谓悲愍一切受苦众生,常思救护,令其安乐,即是菩提之心也。
《三藏法数》 / 10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观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诸法,尽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无有自性,空寂无相也。中观论四諦品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此谓空諦之理,观此空諦之理曰空观。此空观有四教之别,藏教分析诸法而观空理,故谓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梦之体,而直证空,故谓為体空。别...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义也。此有二种:一断善阐提,起大邪见而断一切之善根者。二,大悲阐提,菩萨有大悲心,欲度尽一切眾生而成佛,眾生无尽,故已毕竟无成佛之期者。见[一阐提]条。楞伽经一曰:「一阐提有二种: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无始眾生发愿。」止观六曰:「阐提有心,犹可...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金光明经一曰:「懺悔品。」金光明最胜王经二曰:「梦见金鼓懺悔品。」妙幢菩萨,梦金鼓出大音声而说懺悔之偈颂。次日述之於佛前。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Guna rabha,又作瞿拏鉢赖婆。印度论师名。译曰德光。西域记四曰:「昔瞿拏鉢剌婆论师(唐曰德光),於此作辩真等论凡百餘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毘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聚,集也。戒,禁戒也。此叁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叁聚戒。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
《三藏法数》 / 40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加女村,自在天祠精舍。 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银光明,黄金校饰,如白银山,威光无量,来至佛所。 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经行林中;又有结发梵志五百人等,遥见弥勒,威仪庠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 2183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1日尔时会中复有殑伽沙那庾多数一切菩萨。闻佛如来说是三摩地。离诸障碍心得解脱。于陀罗尼秘密深法。随意悟入印证明了决定住持。复有六十八那庾多菩萨。于百千劫已修习禅定解脱。离诸妄想生死怖畏。常乐熏修微妙胜行。闻此最上三摩地法心怀踊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证陀...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50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光宅法师依法华经譬喻品之意立四乘教:一羊车谓声闻乘,二鹿车谓缘觉乘,叁牛车谓小乘之菩萨,四大白牛车谓大乘之菩萨。是於叁乘教外,别发明纯大之一乘教,开天台华严诸大乘之基础者。见华严大疏一,叁藏法数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表彰有為法之事体者有四:一生相,起事物也。二住相,安事物也。叁异相,衰事物也。四灭相,坏事物也。有此四相者為有為法。无此四相者為无為法。俱舍论五曰:「颂曰:相,谓诸有為生住异灭性。论曰:由此四种是有為相,法若有此,应是有為。与此相违是无為法。此於诸法能起名生,...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竺之言语,由梵天稟承,故云梵语。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中略)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俱舍论世间品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依法相而论,二禪以上无寻...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计断常痴相,谓行人于修定时,忽然发邪思惟,分别我及诸法,为过去灭而有现在我耶?为过去不灭而有现在我耶?因是思惟,见心即发,推寻叁世。若谓是灭,即堕断见;若谓不灭,即堕常见。如是痴觉,念念不住,以此智辩,诤竞戏论,作诸恶行,障于正定出世之法,是为计断常痴相...
《三藏法数》 / 307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办。弃诸重担随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诸心寂静皆到彼岸。唯一补特伽罗。所谓阿难。 复有五百大菩萨众。悉得一切陀罗尼门及三摩地...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诏译 / 185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普贤菩萨之异译。普為徧,贤為吉,言别意同也。智度论九曰:「一佛图中有人癩风病,来至徧吉菩萨缘边,一心自归。」释门正统叁曰:「妙德现於清凉,徧吉彰於岷峨。」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眾,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剎说大神咒,名普徧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依金光明经之教而修懺悔法也。 又(书名)记金光明经懺悔法之书名。宋遵式着,有金光明懺法补助仪,一卷,名金光明懺。又,明智旭,着有金光明懺一卷。各说其修法。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高丽人。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有异相,顶有肉髻,眉长五六寸。乾祐顷来汉土,至天台山云居寺见韶国师,又於螺溪义寂闻一心叁观之旨,以為圆顿之学,悉於兹彻。遂留受业,又為天台之第十六祖。将归乡里,经四明,郡守钱维治固止其行,漕使顾承徽舍宅為传教院使居之。宋太宗赐宝云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对於色光有智慧光非心光之称。心光者,自佛之慈悲心所照之光明也。离平常之光明即色香,而非别有心光。观念法门曰:「但或专念阿弥陀佛眾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取不捨,总不论照摄餘杂业行者。」六要钞五曰:「言心光者,此非光分身相心想其体各别,只就义门宜得其意,以佛慈悲摄...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於此土以声说法,於他方土有以光明詮法者。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天台疏曰:「光明作佛事者,放光明触身,具詮诸法,随触得解。」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叁经,一佛说大乘四法经,一卷,唐地婆訶罗译。说菩萨所修之四法。二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同人译。与上经义同而文稍异。叁大乘四法经,一卷,唐实叉难陀译,说种种之四法。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 / 《大乘四法经》起信论所说二真如之一。如实者真如之异名,平等不二,故谓之如,真实不虚,故谓之实。此真如之体,空净而离一切之妄染。故名如实空。如明镜之空净。即空真如也。起信论义记上本曰:「言如实空者,此以如实之中空无妄染故,云如实空,非谓如实身空。」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爱有二种,一欲爱,凡夫之爱着也。二法爱,菩萨已上之爱乐善法也。此法爱又有二种:一小机之爱涅槃者及菩萨未断法执而爱善者,此法爱必当断之。二如来之大悲,亦云法爱,是无上之真爱也。圆觉经曰:「善能归悟剎,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同註曰:「法爱者,爱涅乐...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小乘之涅槃也。非偽故云真,离相故云空。是无一物之偏真单空也。行宗记一上曰:「真空者即灭諦涅槃,非偽故真,离相故空。」 又真如之理性离一切迷情所见之相,故云真空。即起信论所明之空真如,唯识所说之二空真如,华严所说叁观中之真空观是也。 又对於非有之有為妙有,谓非空...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赵宋神智法师,学四明之正统扶宗,学成,勉破四明,為山外派之泰斗。元祐六年入寂,諡曰神智。所着有大部补註十四卷,光明玄义顺正记叁卷,光明文句新记七卷,观经往生记四卷,十不二门圆通记叁卷,义例纂要六卷,四教仪集解叁卷,金錍寓言四卷,净名略记十卷,搜玄记叁卷。见佛祖...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禪林中称西序之人所上之厕也。厕為至不净之处,必要净洁,故名為净。此外又有东净。然后世以西净為厕之总名。又西净雪隐,唐音相近,遂失本名而用雪隐之字,雪隐者,唐灵隐净头寮(扫除拭之寮)扁额之文字也,雪竇之显禪师,会在灵隐隐於净头职。故灵隐之净头寮曰雪隐。以為厕处之...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叁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為叁藏之结集。大眾部為四藏或五藏之结集。四藏者叁藏与杂藏也。此中摄一切菩萨之教行。增一阿含经序品曰:「方等大乘总玄邃,及诸契经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摩诃萨众。尔时慧命舍利子。往至慈氏菩萨摩诃萨经行处。其慈氏菩萨与舍利子。俱坐盘石上。时慧命舍利子问慈氏菩萨摩诃萨言。今日世尊观见稻𦼮。告诸苾刍而说是语。汝等苾刍若见缘生即是见法。若见法即...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3312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30日於前五通加漏尽智证通Āsravakṣaya-jñāna之一。漏尽知证通者,叁乘之极致,诸漏(即一切烦恼)断尽為无碍者。成就此六通限於叁乘之圣者。俱舍论二十七曰:「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叁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专习教相而不修禪行者之称。止观五曰:「非闇证禪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禪师共。」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卢山莲宗宝鑑九谓天台智者净土群疑论云列净土之叁十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乐益,叁亲近诸佛益,四游歷十方供佛益,五亲闻佛说益,六福慧资粮疾得圆满益,七速证菩提益,八诸天人等同集一会益,九无退转益,十无量行愿增进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扬法音益,十二风树乐响益,十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持戒治破戒染,谓修菩萨行者,能持诸戒律,以净身心,制伏过非,则离一切破戒之污染也。 二、入禅治贪欲染,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定,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叁、神通治邪归依染,妙用不测谓之神,自在无碍谓之通。若诸众生归依邪师邪行者,菩萨能以...
《三藏法数》 / 306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声闻僧,修小乘叁学,剃头染衣,出家沙门之形相也。二菩萨僧,修大乘叁学,有髮俗衣,在家之形相也。见智度论叁十四。 又一应供僧,在檀越可供养者。二叁归僧,叁宝中之僧宝而可归依者。唯限於声闻人中之四向四果。见大乘义章十。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為小乘,然与其餘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通於大乘者。求其义於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通大乘,谓之五义分通: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叁明十叁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在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智度论四曰须陀须摩王。仁王经下云普明王。為鹿足王所捉,请七日之命归国,至期以持不妄语戒故,以身就死。止观一曰:「药王烧手,普明刎颈。」观音玄义下曰:「如须摩提王,以身就死,持不妄戒,是尸满相。」见[须陀须摩]条。 又仁王经谓此王為斑足王所捉,请七日之间还国修仁王...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於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為圆修叁种自性清净随顺。」 又觉知之性。谓心识也。唯识论一曰:「非觉性故。」同述记一末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菩萨依菩萨乘而修行,其所得之功德有十种,谓為十种之依果:一、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故名。二、善知识依果,随顺和合,故名。叁、善根依果,长养诸善根,故名。四、诸波罗蜜依果,究竟修行,故名。五、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故名。六、诸愿依果,长养菩提,故名。七、诸...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语优婆罗叉U arakṣa,译曰律,毘尼Vinaya。译曰律者,义翻也(毘尼之正译曰灭,或调伏)。律犹言法,禁制之法也。又詮量,詮量罪之轻重也。大乘义章一本曰:「律者,外国名优婆罗叉,此翻名律。解释有二:一就教论,二就行辨。若当就教,詮量名律。若当就行,调伏名律。毘尼之...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复次长者菩萨摩诃萨。观察此身。最初何因之所成立。谓依父母精血合集生起彼因。复由受其饮食。食已变坏旋聚即散。归淡荫藏淡荫流润。终归不净。然后火大增强煮变成熟。后归风力。由其风力各分滓重及与流润。滓重所谓大小便等。流润谓血。血变成肉。肉成于脂。脂成于骨。骨成其髓。...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180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憍闪弥瞿尸罗林,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众。 是时无比摩建你迦女而起瞋恚,憎嫉舍摩嚩底妃后,于日子王边说言:“天子知耶?舍摩嚩底妃后等五百女,共其沙门而行淫欲。我今告言,要天子知,实难容恕。” 是时日子王闻无比摩建你迦女说已,...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诏译 / 5227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8日谓事理本来无二,於浅近之事相上自具深妙之真理也。止观一曰:「离说无理,离理无说;即说无说,无说即说。无二无则即事而真。」光明玄曰:「若取即事而真,為真身。」法华玄义四曰:「虽服甘露,不能即事而真,伤命早夭。」大日经疏一曰:「譬如幻师以咒术力加持药草,能现种种未...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叁者即大乘之叁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為小乘。其餘诸经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
《佛学大辞典》 / 956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乘,即运载之义。谓声闻、缘觉、菩萨各以其法为乘,运出叁界生死,同到真空涅槃,故名叁乘。(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声闻众,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曰声闻。谓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故以此四谛为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
《三藏法数》 / 308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五万五千俱胝;一心行菩提行,无能胜菩萨等八万百千无数俱胝那臾多;诸天人等百千那臾多。 尔时,世尊于其食时着衣持钵,与苾刍众并诸菩萨、天龙神等,恭敬围绕,入王舍大城,于彼乞食。 是时,频婆娑罗王子名宝月童子,...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196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华為空中之花,翳為视物不能明之目,依翳目而见空华,空华必由翳目。圆觉经曰:「譬如幻翳,妄见空华,(中略)妙觉圆照,离於华翳。」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作宝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正法尊贵,希有难得,是名作宝想。 二、作眼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此法如眼,开我昏暗,令生智慧,是名作眼想。 叁、作明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正法如日,光明一切等照,是名作明想。 四、作大果胜功德想,谓菩萨听法,当念此法,令我能得涅槃及大...
《三藏法数》 / 228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真宗所立之教判也。难行道有竪出竪超之二重,竪出者自小乘至权大乘之法相叁论。歷劫修行之教法也。竪超者实大乘之真言法华华严等,即心是佛,即身成佛之教法也。又易行道有横出横超二重,横出者,生於化土之叁福九品之自力行法,观无量寿经之所明是也,横超者,生於报土之选择本愿...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名四阶成佛。小乘佛之成道有四阶:一叁阿僧祇劫之万行,二百大劫之相好业,叁最后身断下八地之惑,四坐於道场,於叁十四心断非想之惑,而成佛。大乘义章曰:「大智度中迦旃延子曰:略有四阶:一者叁祇,二者百劫,叁者后身断下八地,四者叁十四心断非想惑。毘曇同之,成实少异。...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西印度优禪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ārtha。又曰拘那罗陀Guṇarata。梁大同十二年叁十餘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着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冥者离诸相而冥寂,通者通融一切而无碍。是嘆真理之语也。戒本疏一上曰:「理在冥通。」同行宗记一上曰:「体离言象,故言冥通。」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神為不测之义,通為无碍之义。不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為神通或通力。是為五种通之一,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通之相。」大乘义章二十本曰:「神通者就名彰名,所為神异,目之為神。作用无拥,谓之為通。」见[神]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阿育王為第四女所造也。梁书扶南国传曰: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行至张侯桥,见浦中五色光长数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处掊视之。得金像,未有光趺。悝乃下车载像,还至长干巷首,牛不肯进。悝乃令驭人任牛所之。牛径牵车至寺,悝因留像付寺僧。每至中夜,常放光明。又闻空中有金...
《佛学大辞典》 / 389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泥龛塑像为佛宝,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二、黄卷赤轴为法宝,黄卷赤轴者,即今大藏经卷是也。以其住世不灭,是为法宝也。 叁、剃发染衣为僧宝,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着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三藏法数》 / 125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藏即含藏之义也。谓经律论叁各含文理,故名叁藏。 一、大乘经藏,经,法也,常也。谓华严等诸大乘经,唯谈法界中道之理,诠示大乘菩萨修行证果之法,是名大乘经藏。 二、大乘律藏,律,即法也。谓梵网等经,唯制大乘菩萨所持之戒,是名大乘律藏。 叁、大乘论藏,论即论议。谓...
《三藏法数》 / 14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心体原為清净,离诸妄染,然因依於不觉,忽起无明,遂有六种染心之相:一、执相应染,我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起,执着外境以染净心者,是六麤中之第叁执取相与第四计名字相也,二乘之极果及菩萨之十住位断之。二、不断相应染,不断為相续之义,於苦乐等境,法执之烦恼与心王相应而...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无人之聚落。维摩经弟子品曰:「以空聚想入於聚落。」 又(譬喻)人身之六根,假和合而无实主,譬之无人之聚落。涅槃经二十叁曰:「空聚落者,是六入。」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金光明经一曰:「是身虚偽,犹如空聚。六入村落,结贼所止。」六十华严经...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之名目。就诸经之当意而判教意,谓之当分,由法华经之意,定餘经之意,谓之跨节。例如阿含经為使离生死苦入於涅槃而说,当分之意也。為使得大乘佛果之阶级,方便说之,其本意在於佛果,跨节之解释也。因而以当分成法华之相待,妙,以跨节成法华之绝待妙。当分為方便之施设,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复次妙吉祥。众生相状有下中上故。乃谓虚空有下中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一切处平等无差别分别。无生无灭。非过去未来现在。无色相无戏论。无表示无施设。无觉触无系着。无称量过诸称量。无比喻超越比喻。无住无取超眼境界。离心意识无状貌。无文字无音声。无作意无出无入...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751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出家人宜务之十叁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着,离麤獷,离憍慢)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出於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大云轮请雨经,普徧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不空译)之卷末及毘奈耶杂事四。无垢大乘经卷末曰:「天阿苏罗、药叉等,来听法者应至心。拥护佛法使长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诸有听徒来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於人世起慈心,昼夜自身依法住。愿...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曇摩Dharma(巴Dhamma)之略。译曰法。唐僧之名,如曇鸞曇曜等多冠曇字者是也。甄正论上曰:「窃寻曇梵二字,此土先无,玉篇说文字林字统,竟无此字。曇梵二字本出佛经,(中略)翻译人造,用詮天竺之音,演述释迦之旨。在於此方,先无此字。后葛洪於佛经上录梵字,训以為净,陆法...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大小乘通用之名目也。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品之功德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形為报身。以化獼猴鹿等為化身。若就大乘则即天台之法报应。又法相宗自性受用变化之叁身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涅槃经以梵书之悉曇章阿阿(引)等半体字譬小乘经,毘伽罗论之成字譬大乘之经典。曇无讖叁藏依之判一代教立半满之二教。谓小乘為半字教,大乘為满字教也。大乘义章一曰:「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也。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华严玄谈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立,摄人最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於京城建之,其后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后,使於方等戒坛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叁月二十八日,勅大兴善寺,方等戒坛所须,一切官给。至四月,勅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
《佛学大辞典》 / 306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宋寂音尊者,名慧洪,又名德洪。字觉范。参真净文禪师得法。后,居江寧府清凉寺,海眾辐輳。高宗建炎二年寂,寿五十八,赐宝觉圆明之号。着禪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禪等。见释氏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毗卢遮那佛,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二、普贤菩萨,普贤者,谓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
《三藏法数》 / 257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马胜。尊者么瑟比拏。尊者大名。尊者跋多婆。尊者称天。尊者离垢。尊者妙臂。尊者布阑拏枳曩。尊者憍梵波提。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舍利子。尊者大目...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372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7日尔时会中有频婆娑王。其王夫人名贤吉祥。亦名酤胝金光。阿阇世王是彼所生。从座而起五体投地礼如来足。如是礼已。双膝踞地长跪合掌色相怡悦。以妙音声赞叹佛德。复以百千无价众宝微妙衣服奉上世尊以为供养。复以五百七宝之华散虚空中。成华云盖遍覆众会。时贤吉祥作是种种诸供养已...
《佛说大乘智印经》 / 254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无着菩萨摄集一切大乘之要义而作论,名摄大乘论。天亲无性二菩萨作释论而通其义,梁真諦,唐玄奘,各翻译之,故有五名。一无着摄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名曰摄大乘论,陈真諦译,叁卷,亦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叁卷,名摄大乘论本。天亲摄论,又名世亲摄论。天亲菩萨,通释无...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為本门之序正流通。迹门之法华,谓释迦如来成道后至法华会座之间四十餘年诸经之说法,叁乘法為方便,一乘法為真实(方便品之正说),所说之教理上开权显实也,本门之法华,谓释迦...
《佛学大辞典》 / 353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显教中,又有深浅两种,其深者,千钵经所说之十重是也,但此唯约於心性,说实相之理為十重,未别说其戒相,盖其戒相即梵网所说之十重戒也。经五说:「一者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於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觉心真净,了见心性无染无着。是故菩萨能持十...
《佛学大辞典》 / 517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大小乘之别,小乘谓王宫所生之身為生身,戒定慧等之功德為法身(大乘义章十九),大乘谓理智冥合之真身為法身,随机现生之应化身為生身,即合法报应身叁中之法报二身為法身,应身為生身也。佛地论七曰:「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智度论九曰:「佛有二种身:一...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恃己高举之烦恼,有九种: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叁我劣慢类、四有胜我慢类、五有等我慢类、六有劣我慢类、七无胜我慢类、八无等我慢类、九无劣我慢类是也。阿毘达磨发智论二十曰:「此见取见苦所断。有九慢类:谓我胜、我等、我劣、有胜我、有等我、有劣我、无胜我、无等我、无...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空,无相,无愿,叁种之禪定也。此叁者為涅槃之门户,故名。俱舍论二十八曰:「於中无漏者名叁解脱门,能為涅槃為入门故。」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為门,名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外典谓之圣贤。内典谓之贤圣。贤者和於善之义。圣者会於正之义。和於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不断惑,在凡夫之位者,谓之贤。既发无漏智,证理断惑,次捨凡夫之性者,谓之圣。见道前七方便之位,名為贤。见道以上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本曰:「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最胜王经如意宝珠品曰:「世尊於大眾中告阿难陀曰:汝等当知,有陀罗尼名如意宝珠,远离一切灾厄,亦能遮止诸恶雷电。(中略)於此东方有光明电王,名阿揭多;南方有光明电王,名设羝嚕;西方有光明电王,名主多光;北方有光明电王,名苏多末尼。(中略)若於住处书此四方电王名者...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还迦兰陀林。食时食已结跏趺坐。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百万人俱。欢喜围绕。是诸大众。皆得陀罗尼平等无碍。心悟总持得三摩地。安住空性无相无愿解脱法门。具足无量殊胜功德。言议思惟皆不可及。为众所知为众所识。寂静安住如是法...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06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具云方便有餘土。四土之一。如阿罗汉断叁界烦恼之圣者死后所生之处。故有餘土者在叁界之外。然小乘之宗义,谓阿罗汉得无餘涅槃。则毕竟不生,无復生所,大乘之宗义则谓阿罗汉非毕竟不生。叁界之生尽,则直生界外之有餘土。故彼之所谓无餘涅槃,尚為有餘涅槃。是大小乘之差别也。為...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略曰破僧。五逆罪之一。以邪方便使一味之闻法眾及一味之作法眾乖离,息止佛之转法轮,阻害僧中之法事也。五逆之中,其罪最重。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Akṣara,译曰字。玄应音义二曰:「字者文字之总名,梵云罗剎罗,译言无异流转,或云无尽无尽。是字字存纸墨可得不灭,(中略)凡有四十七字,為一切字本。」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尔时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若身若心所获功德。难修难证亦难悟入。何以故。舍利弗诸佛如来眼观诸色。是识不以色境而动。耳听诸声。是识不以声境而动。鼻嗅诸香。是识不以香境而动。舌尝诸味。是识不以味境而动。身取诸触。是识不以触境而动。所以者何。识智自在。不于外境妄计好丑起...
《佛说大乘智印经》 /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诏译 / 3583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0日十二部经之一。梵云阿波陀那。经中说譬喻而令晓悟义宗所在者也。正理论四十四曰:「言譬喻者,為令晓悟所说义宗,广引多门,比例开示,如长喻等契经所说。」法华经方便品曰:「亦说於因缘譬喻并祇夜。」 又(经名)藏经中题譬喻经者有五部:一,比丘道略集之杂譬喻经一卷。二,失...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谓依赖也。法华经普门品曰:「观世音净圣,於苦恼死厄,能為作依怙。」大宝积经二十叁曰:「世间大依怙,以此乘出离。」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Nirvā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暱缚喃Parinirvāṇa。译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又云离繫外道。梵云尼犍子是也。以脱衣露形為正行者。俱舍宝疏九曰:「离繫者,即是露形外道,离衣等繫,故名离繫。此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等禁。」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万有有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叁面。配於空假实。故万有為非有非空,不可不以為离有空之中道结论之。如是叁性对望而说万有之中道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来说法之秘密有四种:一、令入秘密,声闻之人,执着空法谓一切之法皆空。如来為说大乘之法,破其执空之具,便生胜解,入於圣教也。二、相秘密,如来说一切之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以破外道凡夫执着有相也。叁、对治秘密,如来宣说隐密之教,皆是对彼眾生之过失而调治之。如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有二种:一以渐教顿教判一代教也。一华严之清凉以华严经為顿教法华经為渐顿教是也。前之渐顿教者,陈真諦叁藏等以渐顿二教,判一代教。渐悟菩萨,先习小乘,后迴心向大,而学大乘,佛对此机所说之诸经為渐教。鹿园以下之大小乘经是也。此中之小乘為渐教小乘,而大乘為渐教大乘。直...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自莹谓之光,照物谓之明。有二用:一者破闇,二者现法。佛之光明者,智慧之相也。探玄记叁曰:「光明亦二义:一是照闇义,二是现法义。」往生论註下曰:「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南中叁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叁、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称為九字之名号,表阿弥陀佛光德之名号也。总由无量寿经所说之十二光,别由难思,无称之二光,而立不可思议光之名。谓归命於有思虑言说到底不可之光明(智慧)之如来也:「南无不可思议光。」之语。出於曇鸞之讚阿弥陀佛偈。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Brahmā,梵摩或勃[口蓝]摩,婆罗贺摩,没罗憾摩,梵览磨等之讹略,谓梵天也。婆罗门為梵天之苗裔而行梵法,故婆罗门亦云梵志。译作寂静、清净、净洁、离欲等。色界诸天离婬欲而清净,总名曰梵天,其中初禪天中之主曰大梵,一名梵王。智度论十曰:「梵名离欲清净,今言梵世界,已总...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来以权智初开叁乘之教為权教,后示一乘之理為实教。如此开会之妙用,悉為权智所使然。就四教而判之,则藏通别之叁教為权教,圆教之一為实教。若就华严之五教而判之,则顿教已下皆权教,如法相叁论者,止於天台通教,华严始教之分,故贬之為权教权大乘,以我而称实教实大乘。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与禪定乐受相应者。四禪中下之叁禪也,其中第叁禪称曰离喜妙乐,身心共為纯一妙乐,谓之禪定乐之最第一。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梵天讚佛之偈曰:「我等所往来,五百万亿国,捨深禪定乐,為供养佛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梵住灵鹫山宝盖鹿母宅,于栴檀藏大楼阁中成等正觉,十年之后,当热时际,与大苾刍众千人俱,有学、无学、声闻、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
《大方广如来藏经》 / 8240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2日又作旃闍,战遮。婆罗门名。又名遮摩那。梵音Ciñca Mānavika。光明玄上曰:「若饥得食,病得差,狱得出,獼猴得酒。旃遮婆罗门饱食指腹,皆是世人畅情為涅槃尔。」此婆罗门女,名孙陀利,為腹盆而谤佛,佛九恼之一。兴起行经下曰:「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有佛名尽胜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小乘教中无祈祷之法,大乘显教中如金光明经仁王经虽有其意,而修法之仪轨不全备,独於大乘密教则全。其法随事千差万别,而要不过於四法。四法者,一息灾法,二增益法,叁敬爱法,四调伏法(建立轨秘藏记)。佛菩萨明王诸天等各有本誓,应其本誓而修法,故感应不空,是谓之祈祷。案...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彼此相隔,次第不和会融会也。常对於圆融之文字而言。玄义一下曰:「五阴实法,隔歷是世界。」四念处四曰:「别则隔歷,圆则一念。」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1996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四分律宗南山所立:一、性空观,阿含经所说小乘之观法也。观诸法為因缘生,性空无我也。许因缘生之相许為实有而观性之空无,故名性空观。二、相空观,般若经所说大乘之初门也。观诸法之相為空也。视為有实之相,尚為凡夫之妄见,如实无其相,而指空华為实有也。此更进而空无诸法之...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药名。探玄记二十曰:「阿罗婆药者,云阿吒迦阿罗婆,此云金光汁药。阿吒迦,云金光明Hātaka,阿罗婆,云汁药。」Rasa。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四种陀罗尼中忍陀罗尼法之印。忍者安住於实相之理也。大乘之深经皆以此陀罗尼印印之。维摩经法供养品曰:「陀罗尼印印之。」註「什曰:总持有无量,实相即总持之一。若经中说实相,实相即是印,以实相印封此经则為深经。」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佛言。妙吉祥。菩提者与虚空等。谓以虚空无高无下。菩提亦然无高无下。由是如来成等正觉。虽成正觉。亦无少法如微尘许若高若下诸所施作。此如是法若如是知即是实智。妙吉祥。以何义故名为实智。谓一切法了无根本无生无灭。彼无实性亦无所得。若有实性即是灭法。彼虽有生而无主宰复...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诏译 / 3371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净土门所立,说念佛有叁缘之功力:一、亲缘,眾生起行口常称佛名,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谓眾生之叁业与佛之叁业不相捨离也。二、近缘,眾生愿见佛,佛即应念而现至目前也。叁、增上缘,眾生称念佛,则念念除多劫之罪,命终之时,佛圣眾皆来迎,不為...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传灯录曰:「禪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本自具足,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是上乘禪。按佛教本分大小二乘。以大乘為上乘,小乘為下乘。自禪宗兴起,自谓超乎二乘之上,别立上乘禪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总相,二别相,叁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也。就凡夫所见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碍,不具六相,若就圣眼所见之诸法体性言之,则於一一事相中,见此六相圆融,以六相圆融之故,诸法即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也。所谓法华之一真法界无尽者,依此六相之圆融而证之。是出於华严经初...
《佛学大辞典》 / 796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為名,以光明為义,為体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註下曰:「问曰:名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天台所立五时中第四之般若时,佛故使须菩提等声闻人代说般若经於大乘之菩萨,谓為转教。大乘之妙理,愿非声闻人所知,但以佛之加被力,移转佛之教於他也。佛所以使须菩提转教者,其意在使须菩提自领知大乘之妙理,故寄喻而谓為付财。付财之信,取法华经信解品之喻,示转教之本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十二部经完具曰大乘经,此中除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仅说九部曰小乘经。法华经方便品曰:「我此九部法,随顺眾生说,入大乘為本。」见[九部]条。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而不使有遗餘,故曰觉了诸法。二、化度眾生,菩萨以无上涅槃道,度脱十方无量无边之一切眾生,悉使出离诸趣,故曰化度眾生。叁、庄严世界,菩萨谓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我当以诸佛国土最上庄藏之具庄严...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是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叁昧,初地分证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為利宝所伤,谓為蛇毒,以作毒想故...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别教缘但中之理,而修位位之行业,此有四门不同:一有门,观虚妄之色尽,别有妙色,名為佛性也。二空门,观如来藏亦空大涅槃亦空也。叁亦有亦空门,双观真空妙有也,四非有非空门,观但中法性之理,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也,见止观六等。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梵网经心地品曰:「十金刚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叁迴向心、四达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无相心、九慧心、十不坏心。诸佛当知,从是十金刚心入坚圣忍中。」案明蕅益梵网合注,以為似圆家十信,亦即十迴向法门。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即身义云,世间出世间内外之教法摄於法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人摄於大曼荼罗,世间出世间所依之器界,摄於叁昧耶曼荼罗,世间出世间一切之事业,摄於羯磨曼荼罗。今谓此义求融非也。叁种世间所有之六大五大五色等是大曼,叁种世间之显色形色是叁昧耶曼,叁种世间之文字言音是法...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乖理之行。於现在与将来招苦之行也。法界次第上之上曰:「恶是乖理之行,故现在将来,由斯招苦。」大乘义章七曰:「顺名為善,违名為恶。」同十二曰:「顺理名善。」 又aḥ,悉曇十二母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為阿之转声,即於无点之阿字傍加涅槃点者也。谓為沈没之声,又谓有一切...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衍者,梵语摩訶衍Mahāyāna之略。译曰大乘。门者部门。对小乘谓大乘云衍门。文句记一上曰:「古人唯知衍门一大。」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五果之一。择灭无為,即涅槃也。由智慧远离烦恼之繫缚而得之。俱舍论六曰:「由慧尽法,名离繫果,灭故名尽,择故名慧,即说择灭无為名离繫果。」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尔时世尊在彼天上,三月安居,为母说法,于诸天众多所利益,令无量诸天离苦解脱。无量诸天皆蒙法利,获大福果。时彼众中有一天子,寿将欲尽,五衰相现,以闻法力,命...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奉制译 / 4814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9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6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千人俱,无量菩萨众。尔时彼大菩萨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集彼菩萨大众中。 尔时净无垢妙净宝月王光菩萨摩诃萨,即从坐起,舍莲花台往至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世尊!大乘比...
《佛说大乘十法经》 /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 1005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16日